一地兩檢難成事 一國兩制談何易

「嚴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香港二○一六年開局不利,不僅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近日更迎來數十年難得一遇的寒潮,成為市道不景、經濟不妙的最佳註腳;加上政治紛爭不斷,行政立法惡鬥不已,整個香港陷入一片混亂和迷茫,不知何去何從。

短短一個半月內,立法會審議版權修訂條例出現三次流會,印證了議會空轉、施政癱瘓的現實。而接下來的港珠澳大橋及高鐵工程追加撥款同樣阻力重重,望天打卦,尤其高鐵涉及「一地兩檢」問題,更被上綱上線,鬧得沸沸揚揚。面對議員的質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只是不斷重申一地兩檢要符合「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原則,若無法執行,「兩地兩檢」將是無可奈何下的選擇,到「臨界點」時再決定。

高官說得輕描淡寫,可惜事實並非如此簡單。當初港府推銷高鐵,最大的賣點之一就是一地兩檢,而且揚言技術問題不難解決,詎料拖到今天依然懸而未決。聽張炳良的語氣,一地兩檢已經沒有甚麼希望,勢必被迫改為兩地兩檢,到時候高鐵變慢鐵,比現在的直通車還不如,這條花費上千億元興建的鐵路只能淪為徹頭徹尾的大白象。

眾所周知,一地兩檢比兩地兩檢方便快捷得多,既對所有乘客有利,也對整個香港有利,結果竟被扯到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儼然成為政治炸彈,甚至成為追加撥款的障礙,簡直匪夷所思。難為特首梁振英還揚言要加強一國兩制教育,青年人對一國兩制要有信心云云,顯然是自欺欺人。一地兩檢對大家有利尚且阻力重重,一國兩制更是不知從何談起!

見微知著,一地兩檢的爭議只是整個社會紛紛擾擾的縮影。回歸十八年來,香港風雨不斷,雞鳴不已,幾乎沒有片刻安寧,特別是近年中港矛盾惡化,加上政改爭拗及佔領之亂,更是將香港逐步拖入政治化甚至暴力化的深淵。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狠批反對派議員未有盡責審議草案,議員月薪逾九萬元,四年任期完結更可領取六十萬元約滿酬金,必須履行憲制責任,符合納稅人期望。她說的無疑是事實,可惜對牛彈琴,枉費唇舌。

說到底,香港之所以鬧到如此地步,反對派興風作浪固然是主要原因,而港府管治無能也難辭其咎。就以假難民問題來說,當局明知法例存在漏洞,相關機制長期遭濫用,依然中門大開,來者不拒,導致香港淪為「難民港」,這不是港府的責任又是誰的責任?當局連假難民問題也解決不了,又如何搞好一國兩制?

名正則治,名喪則亂,一國兩制荒腔走板,港人治港變質變味,正是所有亂象的根源。近年中央政府不斷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其實正是因為過去中央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不該管的固然袖手旁觀,連該管的也置之不理,香港問題才會積重難返,外部勢力也才會無孔不入。儘管近年中央明顯調整對港政策,有意撥亂反正,但面對這個爛攤子,恐怕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