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回收玻璃樽一直被人詬病出路狹窄,影響業界回收玻璃樽的意欲。泥頭車司機協會表示,玻璃樽回收後會被製成玻璃磚,但較少機構採用,令回收玻璃樽失去意義,最終玻璃樽只會送到堆填區處理。協會未來計劃擴闊回收玻璃樽的出路,包括向廠商免費提供玻璃砂,試將玻璃砂混入建材中。
泥頭車司機協會主席曾來壽指出,司機每日進出堆填區,有感大量玻璃樽被棄置堆填區,不但造成浪費,更加重堆填區負擔,所以二○一○年申請政府的環保基金,回收玻璃樽送至再造廠。
協會每日出動兩部貨車到港九各處回收玻璃樽,回收點由初時一個增至現時十五個,每次回收每部車均需「走兩轉」。每部車可運走十個容量共重達六百六十公斤的回收桶,將回收玻璃樽送到再造廠製造玻璃磚,可見被棄置的玻璃樽數量龐大。
曾認為,本地回收玻璃樽出路窄,並非很多機構使用玻璃磚,僅數個政府機構使用,私營機構更為少見。社區棄置玻璃樽數量龐大,他們收集的數量只是冰山一角。協會希望收集玻璃樽作為起步點,喚起市民對環保工作的關注,亦冀擴闊回收玻璃樽的出路。協會正初步接觸青洲英坭,免費提供玻璃砂試行混入建材中。協會建議政府撥出更多資源鼓勵私營機構使用玻璃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