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無求甚麼的歡樂

香港基層市民的要求其實十分簡單,有瓦遮頭,有飯到肚,已經心滿意足。因此,我們早在多年前,已設立一個名為「兩餸一湯」的反映物價指數,目的在於借市民最經常購買的食材,讓他們了解物價之升跌,作好準備。

不過,這幾年的物價卻只升不跌,甚至遠超薪金的升幅……這個指數,就像見證着長者、基層打工仔女這幾年的辛酸史!

為何是最辛酸?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祖父母輩不是經常說,他們那一代「飯都冇得食」,怎計也是最辛酸吧!當然,有得吃比冇得吃好,但一個嘗試過飽肚滋味的人突然要捱餓,比那些捱慣肚餓的人,是更難受的!

香港人在經濟起飛後的日子,是有希望而積極的,多勞而多得的風氣令人縱然艱辛,亦覺有尊嚴及滿足。可惜,這種氣氛未能延續到今天,失去尊嚴的日子往往令人氣餒,那壓迫的感覺令人透不過氣……這種情況對於社會中的最基層尤其嚴重。

而讓我最擔心的是一些獨居的長者。我探訪過很多長者,有長者因為物價高企,於是每日只有吃一餐飯,甚至中午煮了一餐,留起一半晚上吃;捱不住的,就只好吃個「豬仔包」充飢。

記得我曾問過一位生活拮据的婆婆,生果金是否非常不足,她「哈哈」了一聲,然後說了一句:「好又一餐唔好又一餐,人哋唔畀,邊可以求得人咁多……」她完全沒有「說反話」的意思,相反卻是充滿歡樂。那一刻,心細的婆婆這句說話,令無數以為基層長者「夠使」,又或者當他們「夠使」,甚至明知他們「不夠使」卻視而不見的人無地自容……當然,更令我體會到甚麼才是真正的人到無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