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過年」,下周二是冬至,經濟不景氣下,不少市民都在家做節,惟做冬飯必備的食材如海鮮及蔬菜等,近日已經紛紛加價,海鮮價格較上月升近一成,多種蔬菜的批發價亦上升逾兩成,其中「熱門菜」豆苗每斤批發價約三十元,食材價格會隨着冬至臨近再飆升。有海味店老闆直指,經濟差明顯影響做冬的海味銷情,顧客改為選購每斤一千元以下的「中價貨」花膠及元貝做節。有盆菜館老闆更坦言,今年逾半客人選購最便宜的傳統盆菜,在材料價格飆升下亦只能維持原價吸引客人;有酒樓更要推出「平民餐」吸客。學者表示,今年個人遊旅客提早來港「掃貨」準備做節,令食材價再飆升。
「所有餸都貴咗,不過冬至點都要食餐好!」在九龍城街市買餸的鍾先生表示,現時百物騰貴,街市食材售價比去年整體貴一至兩成,尤以海鮮價格最浮動。他估計臨近冬至價格會再貴至少兩成,不過始終「冬大過年」,當晚他會悉心下廚,炮製「海鮮餐」予家人享用。而在大埔墟街市,有海鮮檔主表示,海鮮價格平均較上月升近一成,愈近冬至海鮮價愈貴。記者發現,目前每斤海蝦約售九十六元,約兩、三斤的象拔蚌每隻售約六百八十元,而星斑則約三百二十元一斤。
另外,多種蔬菜價格亦因臨近冬至而升逾一成,根據蔬菜統營處資料,每斤青白菜批發價由上周三的六元九角,增至昨日的八元五角,升幅達兩成三,而冬至期間甚受歡迎的豆苗批發價亦由廿六元六角升至三十元四角,升幅近一成半。「依家菜價仲未升夠,冬至前兩日會再貴多一、兩成。」天瑞街市菜檔檔主潔姐指,未來數天天氣會轉冷,菜價會變得更貴,但她認為港人做節「唔爭在嗰幾蚊」,估計屆時生意會增加兩成以上。
除新鮮食材,海味亦是做節熱門菜式,「好多人做冬前兩個星期已經買定啲海味嚟過節,唔用嚟整餸,都一定買啲嚟煲湯。」大盞燕窩海味專門店老闆吳鴻森指,經濟環境轉差,今年市民大多選購每斤一千元以下的「中價貨」海味應節,如花膠和元貝,「舊年北海道有多次風暴,搞到元貝失收,產量跌咗四成。」吳指,由於元貝失收,零售價亦由去年每磅三百五十元大幅增至五百元,升幅達四成二。
至於盆菜銷情亦有轉差,「今年消費氣氛好差,所以就算啲料加晒價我哋都唔敢加價,希望吸引多啲客。」忠誠盆菜館老闆郭先生表示,今年選購盆菜做冬的客人明顯較為謹慎,超過半數客人只選購最便宜、約值一千元左右的傳統盆菜,而含較多名貴食材如乾瑤柱、海參及鮑魚等的盆菜則較乏人問津,「普通家庭客多數都買最平嗰種,公司客先可能買貴少少。」
有人願意「捱貴餸」,亦有人寧願出街做節更着數。「啲餸起晒價,相比之下出去食好似仲抵。」有下廚習慣的莫太表示,每逢冬至街市食材起碼貴兩成,「煮餐好餸」的價錢隨時比得上外出用膳,「出街食仲要唔使煮同洗嘢。」她指家人喜歡吃中菜,會於冬至前數天預訂,預算四千元一圍。
「近年物價上升得好快,香港人啲薪金都追唔上通脹,生活愈來愈艱難。」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指出,內地個人遊旅客來港消費模式近年有所改變,由專攻貴價商品改為搜購日用品為主,導致有內地人提早來港「掃貨」準備做節,變相拉動本地食材價上升,令巿民被迫「捱貴貨」,可謂苦不堪言。
文:陳名仲、李耀宗
圖:李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