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供不應求之際,政府竟決定未來十年減建兩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運輸及房屋局昨公布最新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目標,預測公私營房屋供應將減至四十六萬伙,較去年四十八萬個單位減少兩萬個,居屋及私樓各減一萬。有青年人擔心減建居屋及私樓,日後要置業將難上加難,新居屋更勢將爭崩頭。
《長遠房屋策略》報告去年出台,訂出未來十年公屋及資助出售房屋供應目標分別為廿萬及九萬個;私樓則為十九萬個。政府一年後因應統計處最新評估,調低房屋供應目標兩萬個單位,當中居屋等資助單位及私樓各減一萬。而房屋委員會及房屋協會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總供應量僅為九萬七千一百個單位,即五年後平均每年需「加碼」興建三萬六千個單位,才可趕上目標。張炳良表示,雖然資助出售房屋供應量減少,但未來會續有資助出售房屋推出,其中房協及房委會明年二月將預售三千七百個居屋及資助出售單位;房委會明年一月向新一輪「白居二計劃」買家發出批准信。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承認,即使今次調低了建屋目標,但以目前政府物色到的可建房屋土地計算,只能興建廿五萬五千個公營房屋單位,尚欠可建兩萬五千個單位的土地,加上部分土地或遭地區人士反對甚至司法覆核挑戰,能否達目標仍未知。
此外,最新長策報告指出,今年全港劏房戶升至八萬七千六百戶,較去年增加約一千二百戶,當中五千六百戶居於板間房、床位和閣樓等,其餘八萬二千戶居於分間樓宇單位。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呂綺珊指全港至少有廿萬劏房戶,批評當局數字「明顯低估」。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指由於輪候公屋人數眾多,平衡過後只能調低資助出售房屋數目。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指近期不少工程因立法會「拉布」而延誤,若再減兩萬單位,對工人來說是「雪上加霜」。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指不少建屋工程已因鉛水事件而拖慢,擔心難以達致建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