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非危言 港府減排徒自欺

巴黎氣候大會通過一項歷史性協議,各國一致承諾控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確保到本世紀末的全球平均氣溫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攝氏二度,並且朝向不超過一點五度的目標努力。協議受到廣泛歡迎,同時也引起能否落實的質疑,港府搞環保一味空喊口號就是典型例子。

全球氣溫變暖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香港表現得尤為明顯。過去的十一月平均氣溫為二十四度,較香港往年十一月平均氣溫二十一點八度足足超出二點二度,創下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十一月,令人咋舌。天文台更預測,今年將成為本港以至全球史上最暖的一年。不少女士或許為衣櫃內的各種冬衣未能派上用場而感到些許遺憾,然而事實遠非無法扮靚那麼簡單,氣溫變暖引發的各種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在全港最高峰的大帽山,孕育不少動植物物種,如今因為氣溫變暖而面對無處容身的危機。本港生物專家指出,不少低地植物如「對葉榕」為適應更暖氣溫,正向山的較高處生長,逐漸霸佔「紅楠」等高地植物的地盤,最終只會令紅楠消失,而「棘胸蛙」、「香港瘰螈」等稀有動物也可能絕種。早前還有報告警告,一旦全球氣溫升高四度,香港將被海水淹沒。

拯救地球,人人有責,香港不可能置身事外。其實近年市民的環保意識已大為提升,唯獨港府繼續渾渾噩噩,胡混度日,環保政策一團糟,減排目標不僅低於國際標準,甚至比孟加拉等第三世界國家還不如。香港長年烏煙瘴氣,藍天白雲愈叫愈走,市民連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為奢望,絕對不是偶然的。從美國商會多年前已批評香港空氣惡劣,到澳洲政府警告旅港國人盡量少到室外;從有馬拉松選手懷疑因空氣惡劣致命,到死於呼吸道疾病的市民逐年增加,足證空氣污染問題持續惡化。

眾所周知,溫室氣體排放的大戶是發電廠及交通工具,奈何港府無力推動重大環保政策,只能小打小鬧,小修小補,而即使如停車熄匙這等小措施,也因為豁免太多而形同虛設。對於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港府不是自我反省,而是一味推卸責任,以前歸咎作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排放影響香港,現在珠三角經濟轉型,港府依然賴天賴地,不是說本地部分月份「日照較強」令光化煙霧現象活躍,致使臭氧水平上升,就是說「風向較弱」,不利汽車廢氣中的一氧化氮擴散。正如有人諷刺,如果風勢轉強可以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港府推行的各種減排措施有何作用呢?環境局、環保署等一眾衙門又有甚麼存在的必要呢?

前特首曾蔭權淪為被通緝的「氣候逃犯」,可謂實至名歸,而現屆政府搞環保無所作為,同樣令人失望。難為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日前出席巴黎氣候大會時,自詡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及先進的經濟體系,可望為國家及全球氣候變化方面作出積極貢獻,根本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