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鮑旻珊報道】環保團體發現獲漁護署新自然保育政策中評為第二優先保育地點及「具特殊科學價值」的大埔沙螺洞受到破壞,有人以「有機農場」為名用挖泥機大肆剷除植被,沼澤及溪流乾涸,損害蜻蜓棲息處及影響集水區水質。聲稱土地擁有人的村民說沒有剷除植被,只是移走樹枝以便復耕。環團要求當局將生態價值高的「不包括土地」列入郊野公園範圍保護,避免有人藉復耕毀壞土地後再申請其他用途。
全港現有七十四幅毗連或被郊野公園包圍的「不包括土地」,位於大埔的沙螺洞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十月被發現有人用挖泥機大幅剷除植被,破壞範圍約七千平方米,約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世界自然基金會環境保護副總監劉惠寧指出,土地不屬「鄉村式發展」,故不擔心會以開墾農地招徠,實質是發展商業用途的情況,但因屬私人土地,即使剷除植被亦無奈,但做法會令淡水沼澤及溪流乾涸,影響淡水魚,如香港鬥魚及蜻蜓的生態環境,泥土裸露會在大雨時沖進河流令水質渾濁,影響集水區水質。
自稱為土地擁有人的村民張先生表示,早前有發展商向他收購這幅地,並承諾會重建一間屋給他,但沒有兌現承諾。他說只是移走樹枝、垃圾及草,計劃復耕及開辦有機種植場,免費指導公眾耕作「回饋社會」,本周會播種,種植由湖南運到的油菜花。
規劃署回覆指,實地視察時,發現沙螺洞張屋村附近「自然保育區」和「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地帶內有一條人工渠道,今年十一月十二日向土地擁有人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要求十一月十九日或以前中止該地點「違例發展」。
署方實地視察發現「違例發展」經已中止,會考慮要求把有關土地恢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