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最近多次提到「供給側」改革的話題。這與內地經濟進入增長放緩新常態而必須尋求新的增長動力有關,如果能夠通過「供給側」改革,打開新局面,可給經濟增長帶來正面效應。所謂「供給側」,其理論重點,是主張通過放鬆對供給方的約束,解除供給抑制,創造經濟新的動力。這一理論,曾被前美國總統列根所採用,主要是通過「供給側」方面的降稅,激發企業動力,進而獲得經濟增長。
這套供應學派的理論,有一定的道理。他們認為「如果稅率是零,那麼政府的收入是零;如果政府的稅率是百分之百,人們不想從事任何工作,政府的收入也是零」。實際上,稅率過高確是會影響企業的積極性,壓抑經濟活力,政府稅收反而會得不償失;因此,適當降低稅率,對企業經營是有刺激作用的。
七十年代中期,美國經濟由於出現了結構性矛盾和石油危機,陷入了二戰後的首次大規模衰退。
列根於一九八一年上台後,採用減稅和緊縮政府開支,放鬆政府對企業的限制和干預,通過刺激供給、自由競爭。其「供給側」改革,確實使美國經濟持續增長了六十五個月,復興見效。
世界上有很多經濟發展的經驗,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儘管美國當年和內地目前的經濟環境不同,但是當中的一些經驗,還是值得借鑑。內地經濟改革三十多年,現已邁入深水區,經濟結構調整也面對一些瓶頸,如果能夠吸取西方的改革經驗,相信可更好解決新常態下的一些難題,走少些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