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全體會議再次流會,表面上是反對派的策略,以阻止有關法案草案三讀的進程。但無論他們的策略如何,建制派議員為甚麼鬆懈如此,疏懶如此,讓流會出現呢?曾經有建制派議員向我解釋,說他們有許多工作,兼顧不暇。可是,立法會議員首先的工作是開會審議法案,通過法案,其餘的工作都只是與之配合,作為輔助。當然議員還要在地方工作,鞏固選民支持,也回饋讓他們當選的民眾。立法會全體會議與委員會的開會也不是每天一、二十個小時持續,大不了不比一份全職工作的時間為長,且議員還有助理等的協助,政黨成員還有其他議員、黨友的分工。
說開不了會是本末倒置,根本上屬失職。而建制黨派未能保證有足夠黨員議員出席會議,也顯示這些黨派管理不善,缺乏組織和紀律。作為立法會議員,不應該抽水便出席,不抽水則躲在外面偷懶,或從事其他議會以外的工作。香港立法會從殖民地繼承來的一個被人詬病的傳統,是不專業不全職。立法會不是街坊福利會,上次「等埋發叔」已是天大笑話。現在不痛定思痛,還出現流會。以維護政府與建制為己任,在立法會內佔大多數議席的所謂建制派,即使我們不要求他們認真審議法案、制訂法律這個基本職責,從政治而言,怎可以這樣容易讓反對派以流會手段阻礙政府立法呢?
區議會選舉已對掉以輕心的立會議員等施加教訓。莫非他們要等明年立法會選舉失利才會真的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