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屠呦呦與傳統中醫

屠呦呦成為史上首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公民,她的「三無」身份(無留學背景、無博士學位、無院士頭銜)尤其吸引不少西方媒體的注意;《紐約時報》曾在北京對她進行了採訪。

屠呦呦今年八十五歲,看起來精神蠻好的,她曾說因有腰患,並不保證會親赴瑞典拿獎。不過,她上星期五已飛抵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並將在今日當地時間下午於洛琳斯卡學院進行主題演講:《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

屠呦呦的得獎,除了她所說的「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傳統中醫藥啟發下發現的青蒿素,已拯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瘧疾病人的生命」,亦即是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而青蒿素的發現,據屠呦呦說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相信屠呦呦的獲獎,能改變一些偏激、一味叫囂「全盤西化」人士的狹隘思想,改變對中醫、中藥「不夠科學」的觀念。

老朽讀前輩高伯雨的《聽雨樓隨筆》第一集,其中有一則提到封建帝王生病吃藥,內廷有詳細紀錄:皇帝有病、召哪個太醫切脈、服哪個太醫所開的方,都紀錄在案,尤其在服藥、煎藥的過程、時刻等都紀錄在案,經內務府大臣們過目,署名其上……

當然,也許你會說皇帝條命矜貴喎!之不過,反思今之醫療「失誤」,打錯針輸錯血令病人「無疾而終」的個案時有發生,人命卻賤如草芥,正是有些醫護人員太大意粗疏、唔上心嘅惡果!傳統太醫的嚴謹守規,其實大可借鑑。

此外,諾獎六十六年歷史上,內地僅培養一位科學家屠呦呦,從人口比例而言,無疑十分失敗。中國科研要配合大國崛起,看來要認真改革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