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運動持續了七十九日,影響深遠。事隔一年後的區議會選舉結果,有助揭示政治生態的變化,是各方關注的焦點議題。高投票率打破事前社會氛圍平淡,選民只着重地區民生議題的傳統估計,是出乎意外的四十七個百分點。很明顯的是,社會撕裂未見愈合,以致選舉日黃絲帶與藍絲帶兩方都踴躍投票,表達怨氣與不滿。前者對管治無能、建制壟斷議會以至民主步伐停滯不前投出怨憤的一票,支持傘兵與泛民參選人。
佔領期間導致長時間道路阻塞,生意難做,尤其是上班上課極之不便,引起藍絲帶的強烈不滿,也要通過投出的一票,支持建制陣營的參選人。
有趣的是,不論傘兵,泛民還是建制,在選舉工程之中,絕大部分內容都聚焦地區民生議題,避免觸及政治議題,尤其是新落場的傘兵,其政綱的內容未見有爭普選的論述,反而收起黃雨傘,只講構建市民共同參與的公平公義的社區。
建制陣營推出的反佔中圖片展覽,僅低調地在各區進行,未能吸引區內藍絲帶的重視,動員「票債票償」的力度明顯不足,用心良苦,也是怕炒熱區選的氣氛,怕帶來反效果。意外地選舉日人頭湧湧,黃絲帶與藍絲帶的票就湧出來了,反映社會撕裂之情況嚴重。對未來政治生態以至立法會選舉形勢的持續影響,值得跟進研究。待票站調查數據公布之後,將有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