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保存國寶文物 港收藏家有功

曾看過一套由張國立、張鐵林和王剛主演的劇集《五月槐花香》,故事講述民初戰亂時期,京城一位民間古董專家為了不讓國家的珍貴文物落入列強手中,弄至自己顛沛流離也無怨無悔,情節十分感人。

眾所周知,在上世紀戰亂時候,尤其清末期間,國家飽受西方列強欺負,導致大量珍貴文物流失到海外。現時,大家到英國、美國和法國等地方旅遊,參觀博物館時,都會看到不少中國文物展品,而流散於外國民間的也不計其數。

據所知,中國當局近年一直在努力追尋流失的國寶,包括透過外交途徑要求掠奪者歸還,亦有透過一些民間的拍賣活動回購。例如二○○○年在本港拍賣圓明園十二生肖中的牛、猴、虎這三個獸首銅像,就由一家中資機構拍得,並在港展覽,引起哄動,同時讓人們重溫了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火燒和搶掠的一段屈辱史,明白到甚麼叫做「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然而,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國家還是一窮二白,根本沒能力令流失海外的國寶回流。故此,在保存和回收國家珍貴文物方面,香港的收藏家可說作出了很大貢獻。因近半世紀以來,隨着香港經濟起飛,香港出現了為數不少的收藏家,不管是為了個人喜好,投資保值,品味追求,抑或是出於對中華文化藝術承傳的使命感,數十年來不斷在世界各地搜羅我們「老祖宗」留存下來的寶物,累積下來,數量上已多不勝數。

香港,始終是屬於中國的地方,這些國寶能夠完整地留在這裏,也算是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