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選舉見本土訴求

區議會選舉前夕,氣氛淡靜,但到選舉日則人頭湧湧,教建制與泛民兩大陣營大感驚訝,事前低估投票率走高,令政黨中人忐忑不安,選戰結果的確出人意料。

建制守住基本盤,得票有所增加,議席卻減少;泛民情況較佳,得票及議席同時上升;其實傘兵才是主要贏家,一洗選前不被看好的壓抑感,取得八席,獲七萬票之多,終於吐氣揚眉。

激進勇武派,如人力及熱血公民等,得票極少,不受歡迎,已被邊緣化,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是,新民主同盟在選戰中引入本土元素,加上青春班之活力與紮實的地區工作業績,結果大獲全勝,派十六人出選,取十五席。內地官媒評論選舉結果,以「香港政壇吹來新風」為題,直指青年新一代在競選過程中,展現了與老一輩不同的精神風貌,其積極、專業以及貼近當下的特點,吸引了不少早已厭倦「一成不變」的選民的青睞。

某程度上,官媒所指的年輕一代的新風貌,與本土元素的冒起難以分割。所謂本土意識,指的是在受到外來因素的衝擊下,要守護家園及回歸社區的訴求,特別是年輕一代,其本土意識較諸上一代尤見強烈。在新界受水貨客影響較明顯的地區,打溫和本土牌頗受歡迎,新民主同盟是箇中的表表者。未來泛民政黨將提升本土元素之地位,是可以預期的事。

建制陣營如何因應新的挑戰,微調政治路線,適當引入本土元素,作好相應的論述,亦勢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