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志願軍戰俘披露督戰隊人海戰術

中美元首頻繁互動,關鍵在於避免誤判,產生類似抗美援朝悲劇。今天研究南北韓戰爭歷史首先要還原其真實面目。中國解放軍優良傳統在於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由此產生不怕犧牲頑強戰鬥的政治原子彈;往往能逆轉武器裝備的劣勢。

美宣傳戰 何其毒也

志願軍的夙敵美國媒體最近發表《解密時刻:志願軍戰俘第一集「戰地餘生」》長文,引用志願軍戰俘的口述,披露在戰敗突圍的生死關頭,師長團長以下軍官帶領親兵丟棄部隊和傷患逃跑。在進攻擁有炮火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時,組織督戰隊強迫敢死隊以人海戰術衝鋒。美國人的宣傳戰、心理戰何其毒也!居然針對中共的槍桿子發動顏色革命。話說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後期,在一九五一年二月砥平里戰役中,志願軍第三十九軍、四十二軍的八個團二萬五千人包圍美軍第二師二十三團、一個法國營和一個炮兵營共五千多人。美軍迅速構建環形工事,十三日晚用密集火炮抵禦志願軍倉促夜攻。程幹遠(志願軍炮兵七師運輸兵,後南北韓戰爭學者)說:志願軍敢死隊只有步兵武器一波一波衝擊,後面又是督戰隊,火力掩護只有迫擊炮,前面敢死隊退卻,後面督戰隊就把你打掉,最後就推着屍體往前衝。

激戰兩個小時,陣地上就丟下一千八百志願軍屍體。志願軍副司令洪學智回憶錄說,美軍平均十三個後勤兵供應一個戰鬥兵,我們是一個後勤兵負擔十個戰鬥兵。志願軍戰俘劉勁才說:共軍是人海戰術,美軍就是炮海戰術,共軍是五個人扛一個炮彈,那邊是五個炮彈打一個人。砥平里戰役結果:志願軍攻擊部隊傷亡五千人,不少傷兵被俘;聯軍只有幾百人死亡,幾十人失蹤。十五日美軍坦克援軍趕到,志願軍被迫退出戰鬥。

所謂督戰隊也是中國古代「後隊斬前隊」的通例,中華民國軍隊寫歷史直言不諱;在解放軍的記錄則付諸闕如。一位解放軍上將的內部出版物披露:在八○年代中越邊境戰爭中,有個尖刀排戰士是「夾帶人」,即是有政治問題的軍人,作戰時可能畏縮、自傷甚至投敵。所以由上級骨幹「夾帶」,嚴防出差錯,必要時有權執行戰場紀律。難道這是共軍特色的督戰隊?

先救高幹 後抬群眾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志願軍一八○師被圍殲,士兵痛恨上級軍官只顧自己逃命不顧下屬死活,揭穿平日「幹部衝鋒在前、撤退在後」的宣傳。志願軍戰俘林模叢是一八○師文藝兵,他說師黨委開會決定:以小組為單位,向西北方向突圍。本來部隊建制還是完整的,師部命令各部隊丟掉重武器,銷毀文件。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前副社長吳金鋒把八○年代採訪整理的《安德舍筆記》書稿中記載,師團一級軍官把善於突襲近戰的偵察排和警衞班等聚集在身邊,帶足彈藥,利用朝鮮嚮導帶路。一八○師師長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和參謀長王振邦等突出重圍,這些大人物北渡漢江時遭敵軍狙擊,警衞戰士大批傷亡,掩護上級過江。師團長如此,其他軍官上行下效。原一八○師五三九團政委韓啟明和副參謀長魏林和帶上警衞員一起走,一路上拒絕零散部隊跟隨。

一八○師五三八團政治處幹事、戰俘馬有鈞指控:機槍連高連長拒絕帶我們一道走。戰俘林模叢回憶:志願軍胸章後面標明,是團員是黨員或是群眾,是班級、排級還是連級幹部。搶救傷患時,先救大幹部,然後救黨員,救團員,最後才抬群眾。一八○師五三九團運輸連通訊員李少良說:「過去說官兵相愛,為甚麼現在副連長把我丟掉?隱蔽在草裏的幾個幹部硬要我們走開。結果我們被俘。我們想,要死就死在一起!就告訴敵人,草裏還有他們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