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出生率下降的後遺症

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只要家裏有在學的孩子,每個家長都會對教育有其獨特的見解,每個家長都是專家。在家長的角度看,他們將孩子交付給學校,自然希望學校可以提供最好的教育給孩子,是以也對教育體系有着意見,最近兩宗有關中小學的報道,更凸顯這種情況。

量化數據 顯示實力

首先,就是有關全港性系統評估(俗稱TSA)的爭論。TSA的設立,誠如教育局官員的解說,本意是作為一種測試整個教育質素的機制,當中不涉及學生個人的升學影響,也不影響學校的營運。問題是,坊間普遍不認同TSA不需要操練的說法,即使教育局官員多番的解釋、教育專業的學者如何釋疑,坊間也一直以操練TSA為小學教育的大方向。為甚麼在理論層面TSA不需要操練,但在現實世界卻是考試導向?這和現在學界生態完全有關。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年代,由於出生率下降,小學往往會面對收生的壓力,收不到學生便大有被關掉的可能,在保住學校前途的前提下,學校自然是希望以可量化的數據來顯示其實力,而TSA正是這樣的一個平台。縱然教育局多番強調,TSA只是身體檢查,希望藉此改善教育質素,可是學校會認為,身體檢查等於將各種隱疾找出來,倒不如在檢查前「齋戒沐浴」,務求以最佳狀態示人,結果操練便成為這種「諱疾忌醫」的一個手段。當一家學校實行操練制度,在囚犯弔詭下其他學校也會跟從。當操練這個齒輪啟動後,旋轉的速度只會愈來愈快。

筆者的孩子數年前也參與過TSA這個遊戲,那時筆者也沒有強迫兒子操練,他就讀的學校也沒有怎樣的催谷;可是數年過去,同一家學校的處事方式便完全不一樣。孩子的學弟學妹要緊張地準備TSA,數年間的改變可以很大,這是收生壓力導致的不良後果。

另一個有關的報道是直資中學的收生資訊日安排,有的直資中學以多元學習作收生招徠,例如學校以3D打印、航拍選修日、韓文來作推介重點,反映的正是因擔心收生壓力而做的工夫。另一邊廂,有傳統學校轉直資後沒有以花樣作招徠,一樣吸引了過千名家長參加簡介會,箇中道理值得我們三思。

努力解說 死結難化

同樣是直資學校,大家都要面對收生壓力,為甚麼有的以各式各樣的新穎意念來吸引學生,有的卻只是簡單的簡介會便可以足夠?理由當然是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質素。正如引文所說,每個家長都是教育專家,教育質素的高低,家長是第一身的感受,教育不是靠短期的催谷便可以成功的,百年樹人的道理也正如此。這兩件事件串連起來,構建的是香港中小學因收生壓力而衍生出來的狀況,不管是TSA或是以活動來吸引學生,背後的深層次矛盾仍是收生不足的後果。在這方面教育當局不管多努力的向外解說,都不能化解這個死結。

既然收生壓力是一眾操練、收生招數的來源,而是不是簡單的去掉了收生壓力便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答案是否定的,一來收生不足的壓力持續,這和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這個環球趨勢有關,即使教育局在殺校政策上一再放鬆,但適齡學童人數下降這現實仍是沒法改變。目前出現的不理想狀況,要解決的話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以行政指令由中央分配學生,使每一家學校、每一個家長都沒有選擇權,這樣學校和家長因控制不了孩子往哪家學校,所有收生策略便不管用,所有的操練也不需要了。但這個是否我們所樂意見到的?

每一個家長都是教育專家,在教育這個大問題下,只能找到一個可接受的方案,即使沒有了TSA,其他的操練也一定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