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選舉真正意義

記得四年前的今天,有傳媒問我,是否會考慮參加超級議席選舉?當時我的答覆是,暫時未有決定,一切要看情況而定。或許,當時有人會認為這是「行貨」答案,但實際上這卻是千真萬確,因為在我而言,工作上的意義大於一切,而且誰能準確預測一年後的形勢?

在上屆勝出區議會後,無可否認立法會超級議席固然是一個考慮。但對於一個曾經退出議會的人,要重返回來,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到底在議會內能否有所作為?決定這個因素的,是社會的氣氛。當時的超級議席選舉,對社會而言是一個新的突破。

眾所周知,一個認受性高的議席,在概念上是可以給予政府較大的壓力,在爭取勞工基層福利時,其力量是比以往更大。而且,當時政府爭取「香港營」的態度,是一個令人有希望之態度;加上當時傾向於基層的立場,更令很多人給予無限寄望!試想想,在上一屆信奉自由經濟的政府,加上商界如狼似虎的壓力,我們也能在崎嶇不平中爭取到最低工資。因此,在選舉制度改變促進社會參與,再加上政府當時的態度,這絕對是一個好機會。

今天政府對基層的態度如何?社會氣氛如何?可以說跟四年前已經大大不同。是否因此意興闌珊?從來不會!只是認為在這個場景、這個氣氛下,能否做出令自己滿意、做到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實存在着不少問號。

選舉結束,成績如何,各政黨可以各自向外表述。但實際上是勝是負,是喜是悲,各自都心中有數。剛過去的一年香港社會的政治氣氛,被推到最緊張的地步,任何事都可以被無限放大。這次選舉有代表極端對立的勢力勝出,但同樣有言行極端者敗選……在這氣氛下如果這一年間沒有任何改變,我見到的,只是一個對抗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