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港獨民粹區選沒市場

區議會選舉結束,創下百分之四十七的高投票率,打破○三年的百分之四十四點零六紀錄。投票率高是甚麼原因?相信將有很多不同的解讀。

其實,多些選民肯走出來投票,至低限度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愈來愈多人關心社區事務和切身福祉。在民主的進程中,港人學習用選票表達訴求,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一件好事,總好過動輒上街抗爭,甚至訴諸暴力。

今次區選特別令人關注,是因為這是去年發生歷時七十九天的「佔中」行動後的第一次選舉,加上首次取消委任制,大家都想知道「佔中」後對香港的政治生態有何影響。

選舉結果已塵埃落定,總體來說,務實為港的人士依然是獲得大部分選民的支持,十八區的控制權仍掌握在實幹派的手中,那些公然鼓吹「港獨」或「民粹主義」的激進團體如「人民力量」、「熱血公民」及「社民連」等全軍覆沒,顯示出主流民意都不想香港被攪亂,這點是最重要的,對保持社會穩定起着關鍵作用。

當然,有些選區結果頗出人意表,例如何俊仁、馮檢基、陳家洛、鍾樹根和葛珮帆這五位現任立法會議員的落敗,說明區選不是單靠「名氣」和「吃老本」便可以的,不重視地區工作或輕敵,管你是甚麼政黨,都將要付出代價。

至於有些「傘兵」當選,筆者認為毋須大驚小怪,等於我們不該把曾參與或支持「佔中」行動的年輕人都視作「社會破壞者」一樣。這些「傘兵」,不妨給些時間「聽其言,觀其行」,看他們的成長路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