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中港大戰」曲終人散,雙方以零比零平手完場,據聞有「外國勢力」認定是北京在操盤,製造和波賽果,以免傷及任何一方感情,激化中港矛盾。知情者聞後不禁莞爾,說外國人想像力太豐富,不僅把朝廷看成無所不能的神人,還把香港看成萬千寵愛的嬌子。進軍世界盃是當朝的中國夢,關乎整個國家的榮辱,怎會為了香港而放棄機會?
但不管怎麼說,中港矛盾的火頭在過去一年愈燒愈猛,已是不爭的事實,球賽當日再度出現噓國歌場面,就是典型的例子。不難想像,明年踏入立法會選舉周期後,泛民為抗衡建制派的「蛇齋餅」攻勢,必然大打「本土牌」,煽風點火,增鹽添醋,屆時兩地居民的對立隨時進一步深化,影響所及豈只球賽這麼簡單。事實上,公文袋毛姑姑此時在立法會提反大陸化動議,動機可謂呼之欲出,建制派可以在議事廳把議案否決,但阻止不了泛民煽動中港矛盾,更阻止不了「去中國化」思維在社區蔓延。
對北京來說,中港矛盾的最大隱患不是滋生「港獨」,亦不是衝擊「一國」,而是牽制港府管治。眾所周知,港獨在香港沒有市場,國家主權更是不能嗆倒的,然而香港的行政主導卻相當脆弱,萬一中港矛盾愈演愈烈,市民將不滿遷怒建制派,明年立法會選舉隨時發生不可預測的結局。昔日泛民以狙擊港府施政為己任,北京還可以出招痛擊,但中港矛盾的種子遍布民間,想根治也找不到焦點。
說到底,兩地人民感情逐漸疏離,由昔日的「血濃於水」變成今日的「水溝油」,並非一朝一夕而成,而經過雙非問題、爭學位、水貨亂象、奶粉荒等連串問題積累而成,「胡溫」年代十年間,北京對有關問題後知後覺,從未着力解決,然後把爛攤子大腳傳中留給下手,接手的人不踩波車摔個四腳朝天才怪。據聞,朝廷如今希望從教育入手,慢慢強化港人的國族觀念,如此看來,國民教育必然捲土重來。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