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民主選舉並未變天,主因是緬甸軍隊勢力仍強。除了憲法規定國會有兩成半的議席在軍隊手裏,得不到軍隊代表支持,便不可能修改憲法來排除軍隊不合理對政府的控制,也因此憲法規定國防部、內政部與邊境管理等涉及國家武裝部隊的部門,都由軍隊掌握,總統及國會無權介入。軍隊形成緬甸社會的既得利益集團,且利益龐大,組織嚴密,遠超任何政黨或公民組織。
緬甸政治改革由軍隊推行,不是革命的結果,不能全面推翻原來體制。因而政治改革的七步方案,與中國孫中山提出的中國民主道路有相同之處,是逐步民主。現時緬甸的民主政制因而帶有孫中山所提的訓政色彩。
以改革避免革命,以逐步替代大震盪,可能並不痛快。但從歷史上看,英美歐洲的民主從開始便不是完美,需逐年逐步通過鬥爭改善。改革保留不少既得利益,卻同時維持社會穩定與持續,由此產生在發展中求變的條件。昂山淑姬領導的全國民主同盟不因政制不完美而杯葛選舉,從而造就今次大勝。但至少目前昂山沒因大勝而驕,反而沉着氣地安排政權轉移,認許現有憲法,甘願與軍隊合作,從而使緬甸的民主可進一大步。
昂山曾說緬甸已浪費了五十年,從亞洲最富有國家之一落至今天貧窮的地步。緬甸難以再因政治而虛耗更多的時間。歷史給昂山及其政黨和緬甸人民最大的考驗,是怎樣用智慧破除軍隊的既得利益勢力,將之從消極保守變成積極進步力量。軍隊願意改革、願意大選,已是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