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拓地問題政治化 雪上加霜

【本報訊】《長遠房屋策略》當時按照需求制訂十年建屋目標,被指並無考慮土地的供應量,導致實際執行上遇困難,如政府進行第二階段檢討綠化地帶時遭反對,影響建屋土地供應。公營房屋的建屋周期約五年,即使加快物色土地,單位也只能集中於二○二○至二五年間落成,即屆時每年要有約四萬個單位落成,但該段時間有沒有足夠的建築工人仍存變數。

公屋申請料破30萬大關

事實上,現時港府找到的土地只能建造二十三萬個公屋單位,與十年規劃相差六萬個,還要面對建築工人不足問題,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數字顯示,現時業界每年仍欠一萬至一萬五千個技工,至二○二二年欠缺人手更達二萬個的高峰,多項大型基建仍在興建中,已需大量人手,未必足以應付日後增加的建屋量。

本屆政府將房屋問題列為施政重中之重,可惜房屋問題愈演愈烈,申請公屋人士如今已逾二十八萬人,突破三十萬大關指日可待,港府亦一再延長上樓時間,由年初的三點二年調整為現在的三點六年,今後勢必進一步延長。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直指,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供應只有十年目標的三分之一,要追回進度,必須解決兩個重要難題,包括土地供應及建築工人不足。土地方面,約一萬四千個單位的土地正面對司法覆核,長策會討論時的三萬四千個單位的土地亦「未搵齊」,換言之,約五萬個單位的土地仍有爭議性。建築工人方面,未來五年要增加足夠人手也存在隱憂,無論是本地培訓抑或輸入外勞亦相當困難,港府必須趁早與工會磋商,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開發迎司法覆核等挑戰

王續稱,房屋供應嚴重短缺,根源在於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年代,主張大市場小政府,政府退出地產市場所致,無開發土地,後來經濟好轉,房屋需求增加,供不應求的問題累積成現今爆發點。加上政府開發土地經常面對司法覆核,填海牽涉環保問題,發展郊野公園用地亦面對爭拗及修例,樣樣都是掣肘,更令土地供應不足問題雪上加霜。

王補充,前朝曾蔭權政府房屋政策失誤,現時土地供應短缺牽涉人為因素,政府覓地困難,社會無共識,加上問題政治化,若繼續對人不對事,最終是香港市民受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