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肺移植服務踏入二十周年,今年已完成十一宗換肺手術,雖創下本港歷史新高,惟十九歲少女勞美蘭早前等不及換肺離世,觸發社會熱議「表明不捐贈制度」(Opt-out system)。本港唯一肺移植團隊指出,即使新加坡採用該制度,心及肺捐贈率仍較香港落後,社會亦未有共識,本港暫不宜推行該制度。為突破器官難求困局,團隊引入嶄新「離體肺灌注」,將原本不宜捐贈屍肺放入離心機,用特殊藥水輸入屍肺四小時,改善屍肺質素。新技術可將適合移植的屍肺數目,由現時兩成半升至五成,料未來每年有廿宗肺移植,拯救更多垂危的病人。
葛量洪醫院一九九五年為一名二十歲少女完成本港首宗肺移植手術,至今已二十年,共四十三名病人成功換肺。有份參與首宗肺移植,現為葛量洪胸肺內科部門主管王志方稱,公立醫院每年腦幹死亡病人中,半數願意捐贈,最終因肺部感染、創傷或發炎,僅少數適合移植。過去二十年間,約一百名病人輪候換肺,當中六成人在等候期間病逝,包括勞美蘭。
面對「供不應求」困局,王稱國際趨勢並非做活肺移植,該手術需兩名健康人士各捐一個肺葉,風險很大,反而發展提升屍肺質素技術。有份參與首宗肺移植,現為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指,以往因屍肺有水腫、發炎等問題,令肺質素不宜捐贈。瑪麗今年六月引入「離體肺灌注」,把屍肺放入離心機,用特殊藥水輸入屍肺四小時,改善屍肺質素。他稱,新技術可將適合移植的屍肺數目,由現時兩成半升至五成,以目前情況,屍肺數目「可翻一翻」,有信心未來五年肺移植增至每年約廿宗。
為幫病人「買時間」等換肺,瑪麗近年引入人工肺,併發症較人工心肺少,病人可支撐一個月或以上,較人工心肺多二至三周。團隊提醒深切治療部醫護人員加強呼吸機管理,減低對肺部創傷;當家屬願意捐贈時,向病人採用三重激素治療等方法,提升屍肺質素,增加可捐贈數目。
近期全城熱議「表明不捐贈制度」,即市民生前沒有表明不捐贈,一律假定死後願意捐贈,以提高捐贈率。區永谷指,即使新加坡採用該制度近廿年,心及肺捐贈率較香港落後,「唔係一定成功,最重要是公眾教育」。王志方亦認為,立法執行器官捐贈並非好事,「家屬覺得醫護人員唔係關心佢哋,只想搶器官」,社會現時亦未有共識推行,反而應從宣傳及教育入手。新加坡二○○○年進行首宗肺移植後,至今僅十名病人成功換肺;當地一九九○年進行首宗心臟移植後,共有五十四人成功換心。食衞局表示密切留意社會對器官捐贈的討論,局方正計劃進行調查,更深入了解市民對器官捐贈的認識及接受程度。
新技術需醫護人手配合才可成事。瑪麗心胸外科護士長黃麗嫦稱,最初十年肺移植服務處於摸索階段,「心情戰戰兢兢」,近年愈做愈進步,惟人手及時間安排是最大挑戰。王表示,今年肺移植創廿年歷史新高,相信並非剎那的光輝,冀未來可增撥資源支援肺移植,醫生亦轉介更多合適病人做移植。
時間 / 重要事項
1995年:首宗單肺移植
1997年:首宗雙肺移植
2008年:國際醫學期刊《Respirology》報道香港肺移植情況
2008年:心胸外科由葛量洪醫院遷往瑪麗醫院
2012年:肺移植中進行肺臟修剪手術,解決捐贈的屍肺過大問題
2013年:為肺氣腫病人進行同行同步單肺移植及肺減容手術
2015年:引進離體肺灌注術,改善捐贈的屍肺質素
2015年:引入體外肺輔助儀器(人工肺),輔助末期肺衰竭病人
2015年:成立肺移植康復者互助組織「活肺之友」
資料來源︰王志方醫生
記者:曾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