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中央副主席黃志賢近日榮升常務副主席,這本是一樁無關痛癢的人事安排。因為八個民主黨派本來就是有名無實的政治花瓶,而台盟又在八大花瓶中敬陪末席,影響力實在微不足道。但讓人感興趣的是黃志賢的簡歷。身為民主黨派的他竟曾任北京市糧食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京糧集團黨委常委等職務,同時是中共黨員、台盟盟員。
中共建國前與國民黨爭天下,急需有人抬轎子,因而許下種種民主諾言,千方百計拉攏國民黨左派及中間政黨,是為中共引以為傲的「統戰」。建國之初,論功行賞,安排各民主黨派如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中國民主同盟(民盟)等參加政府,各黨派頭面人物擔任副主席、副總理、副委員長及部長等職,然一切權柄都操之中共黨組織。當時為繼續「統戰」尚未解放的台灣,還有一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作為台灣革命群眾在大陸的組織,即台盟。
然而好景不長,兔死狗烹,卸磨殺驢,在接踵而至的政治風暴中,民主黨派被批鬥衝擊,直至文革中徹底關門歇業。文革後,出於現實需要,一來為籠絡台灣(因民主黨派人士中許多都在台有親朋故交),二來為對外開放(民主黨派中有海外關係的人也不少),三來為標榜民主、修補被文革破壞殆盡的國家形象,中共決定恢復重建各民主黨派。許多八、九十歲的黨外人士被重新搬出來,擔任人大、政協副職,實權雖無,厚祿有之。中共更在執政黨、在野黨外獨創「參政黨」這一政治史奇葩,美其名曰共同參政議政。不過,參而有之,議而有之,至於掌權者聽不聽,民主黨派無權過問。
畢竟歲月不饒人,民主黨派第一代紛紛謝世,為維繫各黨派香火,有關部門絞盡腦汁,與民主黨派有淵源者都奇貨可居。如李濟深之子李沛瑤,八十年代只是江西工程師,後被當地統戰部門發現如獲至寶,上報中央,李一飛沖天,直升副部級的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不數年擢任民革主席、人大副委員長。黃炎培之孫黃孟復、張瀾之孫女張梅穎也循類似軌迹,官至政協副主席。
原台盟主席張克輝出身解放軍閩粵贛縱隊,曾任福建省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等,是紅彤彤的黨內幹部。但改革開放後台盟重建,幹部奇缺。在台灣出生的張克輝脫穎而出,很快升至全國政協副主席。由於台盟系由台灣籍人士出任,無奈兩岸相隔已一甲子有餘,在台出生的大陸居民幾近絕迹,故祖籍能與台灣沾邊的也算。目前台盟成員人數還不及有些基層黨組織,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台盟主席歷來都是政協副主席的當然人選。
這一切的幹部安排都需經統戰部拍板,重要的還要會同組織部共同呈報高層,民主黨派無權決定。如原衞生部長陳竺本是無黨派人士,一二年換屆前夕突擊加入農工民主黨,旋即當選主席,數月後升任人大副委員長。像這種半路出家、奉旨加入民主黨派的例子不少。
中共與民主黨派說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但民主黨派人財物一切都仰人鼻息,如何敢監督?於是乎,在大大小小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錦上添花者爭先恐後,直言敢諫者絕無僅有。實際上,現在的內地幹部都是生在新中國,自小都系統接受同一套教育,民主黨派人士也不例外,他們不過是中共的分支機構,甚至直接從中共黨內派到民主黨派擔任領導,民主黨派中還建立有中共的黨支部,中共中央黨校還會為民主黨派開班授課,如黃志賢就參加過中央黨校台籍幹部培訓班。擺這麼些個「花瓶」也真煞費苦心,哪一點不是民脂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