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老有所養但願不再是個夢

人終歸會老,老了需要有人照顧,有人關心,有人愛護,讓老人平安順心地抵達人生的終點。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意義,活得有愛,這人生才過得完美。中國的老人狀況又是如何呢?

白髮社會 提前到來

全國高齡委數據顯示,從二○一五到二○三五年,我國將進入急速高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二點一二億增加到四點一八億,佔比提升到百分之二十九。 目前,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半數,大中城市達百分之七十,給老人的照護帶來巨大壓力。中國在人口上存在着兩大問題:一是計劃生育導致的新生代減少,結婚的年輕人由於種種原因不想再生的人數增多;二是老年人急劇增多,白髮社會已經提前到來。這兩大問題,不但一個也沒有解決,而且還出現了疊加的巨大的負效應。

原來計劃生育的口號是,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後來的口號是,只生一個好,別指望政府來養老。政府不養老怎辦呢?那就是延長退休,通過延長退休的辦法來把養老問題往後拖延。這樣的拖延辦法,是以減少年輕人的就業機會為代價。一旦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減少,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社會治理的成本必然增加。成本一增加,抵銷了延緩退休的收益。二者相加,負負不能如數學般地得正,仍然是社會問題的負負得負。

政府不養老,誰會養老?靠兒女來養老?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一個孩子照顧兩個老人,第一沒有時間,第二沒有精力,第三收入不足。老人的一場大病,會捲走老年人所有收入,也會讓年輕人傾家蕩產,即使是一個小資,也瞬間轉入赤貧狀態。靠社區來養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社區養老也是一個不太壞的選擇。社區養老的錢從哪裏來呢?如果社區沒有錢,社區養老就缺少應有的動力。社區的人也是人,他們也需要掙錢來養活自己。如果社區養老的錢來自於老年人的退休金,退休金如何轉化成社區的資金呢?如果轉化成社區的資金沒有監管機制的及時跟進,社區就會把老人的退休金變成社區自己的「小金庫」,就會蠶食老人的退休金。

話還得回到起點,那就是到底政府能不能養老?如果政府不能養老,那麼也不意味着政府無事可幹,何況政府又稱之為「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老人為本 兌現承諾

首先,在政治承諾上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既然說養老靠政府,那麼政府就應該兌現這個承諾,否則政府就會失信於民。這種情況如果政府是民主政府,政府把承諾當玩笑來開,是要下台的。即使不是民主政府,也要取信於民。中國傳統政權是專制政權,專制政權都知道民心的重要性,都知道失去民心的危險性。現在強調以人為本,強調社會主義,具體到老人身上,就是強調以老人為本,那就是要徹底兌現政府來養老的承諾。

其次,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上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制度決定人,良好的制度決定老人過良好的生活;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讓老人過上有意義有尊嚴的生活。讓老人在退休、保險、醫療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應該給老人在重大疾病時以零付費的方式進行治療。在這方面,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西方國家給我們提供了現成的可資學習和借鑑的成功經驗。

第三,建立社會多元參與的養老模式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參與模式。政府為主導,在制度、規則、政策、資金、人員五方面為主導,切入以老人為本的理念。在政府主導前提下,動員社會各方進行廣泛參與,加強社會老人方面的多元參與機制建設。一個老有所養、且令老人有尊嚴地生活,才是一個有希望的社會,而不是讓人充滿絕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