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簡政放權 創造需求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剛剛舉行,專門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這是五中全會後首次召開的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更是在「十三五規劃」大致成形之後舉行,反映工作重點向落實規劃轉變。

會議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意味着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將是增長方式的改變。

政策重點從管理需求轉向管理供給。從總需求結構來看,拉動增長的核心是投資。至於轉向改善供給,則意味着未來經濟增長,將更依靠勞動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為此,政府需要掃除阻礙市場調節的制度因素,以增加要素供給和提高要素回報。本屆政府一直強調的簡政放權,正是為了刺激民間投資,促進要素供給,並從而創造需求。這是一種經濟管理哲學的改變。

要達成這個增長方式的改變,便需要進行結構性調整;這是一個配套工程,需要相應的政策組合。習近平為此定下「實行宏觀經濟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的路線圖。

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是確保繼續改革的基礎。改革的目的就是讓市場配置生產要素,只有盤活微觀,才可能弄準產業發展。可是,這是市場發展的問題,不是光依靠行政規劃便可以完成,因此成為改革的難點。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