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新聞指一名準婚男士買樓,首期、供款都由男方家人所出,故不欲將新置物業加入女友名字,以致女友幾乎提出分手云云。多年來,香港的婚姻觀直接受住屋問題影響着,以致婚前準備並非從大家的感情基礎、對家庭的核心價值而出發,只單從經濟考慮,怎樣儲首期,怎樣為四百萬元打拚才敢生兒育女。結婚,成了壓力之源。
自古以來,愛情和麵包的選擇,至今仍爭論不休。筆者曾在輔導室面談過一些情侶,認識超過十年,亦到適婚年齡,因住屋需要,沒有共識,拖拖拉拉,二人被問題兜兜轉轉,心結不能解開,關係最後無疾而終,彼此都身心受創。筆者亦曾為一些較經濟緊絀的情侶提供婚前輔導,他們或許有共同信仰使然,以及對組織家庭的決心,不計較婚禮夠不夠體面,願意「睇餸食飯」,憑藉一股勇氣進入婚姻。
組織家庭仍是人生歷程重要的一環,人成長後要離開原生家庭。這「單位」既重要而且無價,因為穩固的關係帶來安全感,亦帶來進步與身心靈的成長。結婚不是為找個對的人,而是學做個合適的人。珍惜年輕的美好,盡早釐清彼此的想法異同,促進關係的健康與成熟,亦可透過專業輔導,為未來要磨合的生活作出身心的準備。
聖雅各福群會
家庭及輔導服務
社工郭玉蓮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