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着年齡增長,不可避免出現皺紋或皮膚下垂等衰老表徵。針劑去皺近年成為醫學美容主流「救星」,原來去皺需針對皺紋成因及皮膚狀況,才能對症下藥,否則效果恐難達致理想。若下針位置錯誤,更有機會出現併發症,導致皮膚壞死,如血管閉塞及感染肉芽腫,女士們得不償失。
皮膚科專科醫生盧景勳昨指出,年長者臉上肌肉會收縮,結締組織變得鬆弛,重複的表情動作如笑、皺眉及瞇眼等,均會導致皺紋。整形外科專科醫生李天澤表示,要分析皺紋成因,才能對症下藥。神經毒素如常見的A型肉毒桿菌,主要用作阻止肌肉收縮,改善動態紋,包括眉心紋及抬頭紋;透明質酸等皮膚填充劑,用以填補皮膚凹陷地方,使皮膚膨脹,多用於靜態紋,如法令紋及淚溝。
李天澤強調,針劑去皺為非永久性,多數只維持數月,並有副作用,最常見是導致皮膚紅腫及瘀青。他呼籲市民到坊間整形診所注射要特別小心,若然打錯位置,不但沒有去皺效果,更可能導致歪臉或皮膚下垂,「例如注射抬頭紋時注射位置太低,就會令眼皮下垂。」若負責注射的醫生「手勢」差,打中血管位置,更可能導致皮膚感染或壞死。
李建議市民打針去皺前,要清楚了解自己的皮膚狀況,以及不同去皺藥物的效用及副作用。他強調,皺紋非疾病,非必要治療或去皺。他建議市民,不吸煙、減少暴曬,保持身體健康,便能防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