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流感高峰期,奪去數以百計性命。香港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若先為年輕及健康人士手臂準備打針的位置,塗上治療性病疣的藥物「咪喹莫特」,刺激免疫系統,然後以皮內注射方法接種流感疫苗。市民接種七天後開始產生足夠抗體,可更有效對抗「異源非疫苗」的病毒株,即變種甲型流感病毒H3N2。
港大醫學院去年三月在瑪麗醫院招募一百六十名、年齡介乎十八至三十歲的健康市民參與研究,他們接種一三/一四年北半球冬季三價流感疫苗,病毒株組合為甲型「加利福亞型(H1N1)」、甲型「維多利亞型(H3N2)」及乙型「麻薩諸塞型」。
參加者隨機分成四組,每組四十人。其中一組採用新接種方法,即打針前在手臂肌肉塗上「咪喹莫特」藥膏,才以皮內注射(注射至真皮層)流感疫苗。第二組先塗上一般潤膚膏,再用皮內注射疫苗。第三組塗上一般潤膚膏,再以傳統肌肉注射疫苗。最後一組塗上「咪喹莫特」後,僅用生理鹽水作皮內注射,並沒有注射疫苗。研究員之後在第七天及廿一天後,為參與者驗血,測試他們產生的抗體數量。
結果顯示,皮內注射前塗抹「咪喹莫特」藥膏一組,產生流感疫苗抗體最為持久,九成八人接種後七天已產生中和抗體,可對抗甲型「加利福亞型(H1N1)」、甲型「維多利亞型(H3N2)」及乙型「麻薩諸塞型」,甚至對四種非疫苗病毒株,包括變種甲型流感病毒H3N2(瑞士形)亦能產生足夠保護力。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新注射方法首次應用在健康人士身上,發現比其他三個對照組,能更快對疫苗組合包括的病毒株及非疫苗的病毒株產生抗體。在此情況下,即使世界衞生組織的疫苗組合預測錯誤,新注射方法也能提升疫苗的保護力。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孔繁毅補充,新注射方法能提升及延長流感疫苗的抗體,並能對非疫苗病毒株產生抗體。當疫苗病毒株與真正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不脗合,出現疫苗錯配,或大型流感爆發時,新注射方法正好提供應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