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協商參選還看實力

新界東立法會補選,泛民與建制相信會認真參考二○○七年港島補選的經驗,協調出一位有勝算機會的重量級人物出戰,盡力避免號召力不足,或參選人過多而分薄票源,被對手有機可乘。

不過,協調是說易行難之事。為甚麼是別人而不是我?互不服氣,最後拉倒屢見不鮮。泛民陣營的協調較簡單,原來是公民黨湯家驊的議席,由公民黨的楊岳橋替補,是順理成章的事,除了激進派不認同之外,多數黨派似有默契,不派人角逐。

可惜變數仍在。皆因倘若對手屬重量級,知名度高,則政治初哥的楊岳橋的勝算較低。泛民內部有不同意見,另擇賢能以打好這場「保衞戰」,自有其合理之處,也勢所難免,是可以預期的事。

建制的情況更見複雜。新民黨、自由黨,以至民建聯均欲染指補選,皆有「當仁不讓」之理。能否通過協調,公推一名候選人,實在不無疑問。建制陣營內部有意見,認為可通過民調,看看不同參選人的民意排名高低,作為參考。不過有關安排的公平合理性,也一定會受到質疑,最後還看實力而定。

所謂實力,對政黨而言,端看你在今次區議會選舉中,在新界東各個區議會,包括沙田、西貢、大埔、元朗及北區等,可取得的議席總數的多寡,多者勝,少者輸。區議員是大區競逐不可或缺的樁腳。歸根究柢,區議員席位的多寡,是談判協商的籌碼,殆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