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解決問題還需全方位思考

到底還要浪費多少公帑才肯收手?整個議會的時間都浪費在點算人數。這情況,對立法會內任何黨派的議員、官員,以至每個市民都絕非好事,人人都是輸家。除了大會之外,惹火的財會也進入鬥爭的狀況……總之,現在的立法會,在市民眼中變成了政治鬧劇上演的舞台,形象蕩然無存!然而,這種「硬碰硬」的方式,是否唯一的選擇?

一件對於我非常深刻的事,正好說明,只要政府「有心」,總是有「方法」去「拆局」。本屆立法會「開局」之初,即二○一二年底,政府推出長者生活津貼,「審查」跟「毋須審查」引起了很大爭議,而激進派的議員當然又是例牌的「拉布」。在「拉」了兩個月、近三十小時的時候,仍有三百多項所謂的「修訂」有待處理。當時,各方都沒有信心可以在限期前通過,議會內仍然沒有理性的討論,只有無了期的「拉布」,但廣大的市民,特別是長者們則希望立法會盡快通過那二十五億元的撥款!不過,就在情況膠着之際,政府做了一些「工夫」,正確一點講是在背後「做了一些動作」。當時,政府在立法會上指,由於審議被拖,已趕不及申請二○一二年度之撥款,故毋須立即申請撥款,改為修訂文件,大幅減少至申請二千多萬元,作為長者生津開設職位進行準備工作。

財委會主席張宇人裁定有關修訂為新文件後,即三百多項修訂全部作廢。當時在議會內,很多人都不知「甚麼葫蘆賣甚麼藥」,有人甚至問我需要按那個按鈕。就在眾說紛紜之際,主席再三詢問有否議員發言後即進行投票,最終通過二千多萬元撥款文件……而政府則聲稱,這等同通過整個計劃!

當日,為了達到目的,政府可以在程序及架構上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今天,同樣發生在財會的困局,背後的工夫實在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