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數據,儘管經濟增速為金融海嘯以來最差,回落至百分之六點九,但是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到百分之五十一點四,首次超過半壁江山,反映出在經濟結構調整中,服務業已登上主導地位,象徵着中國經濟轉型已初見成效。
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第一產業增長百分之三點八,第二產業增長百分之六,第三產業增長百分之八點四。第三產業發展令人刮目相看,其比重較上半年的百分之四十九點五,高出近兩個百分點。從中可以看到,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增長較慢,這主要是受產能過剩影響,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而提升高新科技產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最新數字顯示,第二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下降至三成七,創三十多年以來最低。
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民眾收入得以提升,服務業便有擴展的空間。內地大約在三年前,服務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經濟開始向服務業主導轉型。與其他產業相比,服務業能夠產生眾多就業職位,而且具有低污染、低耗能的特點。當中的旅遊、保健、衞生、教育、醫療等服務行業,人手需求正殷,所以儘管內地經濟轉為中高速發展,今年外貿出口呈現負增長,然而並沒出現大規模失業潮,原因就是服務業比重日趨擴大,及時提供了大量職位。
發達國家的服務業佔GDP比重約六至七成,香港的比重更高達九成多。
內地的服務業比重才剛過半,加上消費群不斷壯大,故極具發展空間,成為拉動內地經濟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