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贏在起跑線?

香港不少人經常說,學生要贏在起跑線。表面上看來頗為合理,可是若我們用心思考,便可知這是把成人功利的邏輯套在還未成長的小孩身上,而且罔顧小孩成長的要求。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不能依生產線那樣線性加速。生產速度加快可以迫使勞工加快手腳,加強生產強度,但卻以數量應付,質量大致馬馬虎虎便算。

生產線做的是物件,質量規格可保持標準,但絕不會是精雕細琢,稍有不合標準便成廢品棄掉。

教育變成生產線按標準製造,實際會造成眾多受教育的學童受到壓力摧殘。孩子或可能按標準、框架束縛那樣得出結果,或許考試、測驗的成績可以達標,可是學童的感情、思想、智慧有可能受到大的創傷,妨礙他們的成長,也對他們日後的生活、發展帶來長遠的傷害。

贏在起跑線,加上各種催谷、操練,例如有些小學用高一年級的課本教學,分數拉高了;可是一方面,不少學生被淘汰出來。另方面,即使達到標準高的學童,可能便失掉了學習主動性和興趣,只懂得考試,更沒有機會和時間來學習做人的各種要求。拔苗助長,滿足了所謂教育家、老師校長和家長的主觀心願,代價是眾多學童的成長、社會未來的發展。贏了起跑線,卻有許多學童走不到終點。

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童健康地成長,不是滿足當權者的競爭心理。而像一些人那樣為了交差了事,或有所表現,不從學童的切身發展出發,這就不是教育,而是對人和社會的傷害、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