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交通缺配套 最怕檢討走過場

「不死人冧樓不做事」是港府一向施政作風。日前汲水門橋被船隻撞擊,連同青馬大橋封閉兩小時,導致交通中斷,機場癱瘓,引發怨聲載道,港府遲至昨日才舉行跨部門會議跟進事件,檢討改善應變措施,表面上補鑊措施不少,但能否說到做到,還是未知數。

赤鱲角國際機場是世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已啟用超過十七年,目前僅靠一條陸上交通幹道連接市區,一旦青馬大橋發生意外而封閉,機場就會淪為與世隔絕的「孤島」。這條幹線過去未出過問題,只是幸運而已,今次僅封閉兩小時已亂成一團,倘若事故再嚴重一點,後果不堪設想。

顯而易見,興建替代道路,以備不時之需,已經刻不容緩,港府不可能不懂這個道理,多年前計劃建造十號幹線以及作為港珠澳大橋一部分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旨在分流青馬大橋的壓力。可惜的是,港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十號幹線的原計劃早被推翻,至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建設也一拖再拖,埋下禍根,這正是回歸以來歷屆港府胡混度日、蹉跎歲月的縮影。過去香港基建設施一向在全球名列前茅,備受好評,如今看來不過是浪得虛名而已。

最可悲的是,港府亡羊補牢本已姍姍來遲,連補鑊措施也是模棱兩可,沒有一樣可以即時落實。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港府擬增撥資源進行二十四小時巡邏,亦已聘請顧問研究於大橋兩端設立預警系統,並將汲水門橋納入研究。當局亦正為十一號幹線進行規劃工作,規模與早年提出的十號幹線相若。然而,這些措施不是擬議中就是有待顧問研究,研究來研究去,不知還要拖到何年何月才能成事。另一方面,當局準備開放目前屬於禁區的海天碼頭,在臨急時作渡輪之用,問題是,調撥渡輪需時,加上可能影響其他渡輪服務,拆東牆補西牆,能否解決問題,實在令人懷疑。

機場交通配套設施天殘地缺已備受詬病,事故後訊息發放滯後,各部門各行其是,更是令問題雪上加霜。可笑的是,張炳良一方面聲稱事發時已按照「既定程序」處理,另一方面又承認政府部門的溝通應作檢討,可謂自打嘴巴。所謂改善溝通,就是今後不必等渡輪承辦商在兩個小時內安排船隻,而是所有部門及機構可以同步回應,第一時間通知市民及持份者,機管局及運輸署亦研究一站式資訊平台,發放疏散安排的資訊。當然,說是一回事,能否說到做到則是另一回事。

智者察於未萌,愚者喑於成事。港府沒有危機意識,未能未雨綢繆,而是次次等到事故發生才匆匆補救,簡直愚不可及。不可不知,當局決定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意味着機場容量將會進一步增加,青馬大橋及相關幹道將更加繁忙,如果配套設施依然幾十年如一日,應變能力遲遲未有改善,更多更大的亂象恐怕還在後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