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小血管病變不但增加中風風險,更有機會令市民罹患認知障礙症。中文大學醫學院一二至一五年間,篩查八百名沒有中風及認知障礙症的六十五歲以上社區長者,發現近三成有中至嚴重腦小血管病,當中三成已有輕度認知障礙症。專家建議,長者要注重健康,定期監察及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脂及高血糖)水平,多做運動。
腦小血管病是指腦內直徑僅四十至二百微米的微小血管出現病變。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早前進行篩查,安排八百名沒有中風及認知障礙症的六十五歲以上社區長者,做磁力共振掃描檢查。結果發現,兩成九長者有中至嚴重腦小血管病,當中三成已有輕度認知障礙症,例如「轉數」變慢、判斷力下降等。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朱昭穎補充,在磁力共振檢查下,若長者的腦小血管出現病變,有關位置呈白色狀,顯示血管有缺損。
中大腦神經科教授莫仲棠指出,長者若持續「三高」,加上又煙又酒,腦小血管長期受壓,令血管內壁增生,繼而收窄出現梗塞,導致缺血性病變。因腦小血管好像大腦的線路,若出現病變,即影響大腦的傳遞功能,猶如電線短路,令病人的判斷、記憶等功能下降。
中大腦神經科研究助理教授及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稱,腦小血管病會令患者思考反應變遲鈍,特別是處理複雜事情有困難,部分患者更有情緒低落,對原先熱衷的事物失去興趣,有別於阿茲海默症(或稱腦退化症)的記憶力衰退。
七十四歲陳伯說,以往常乘火車到新界探朋友,但三年前由大埔墟站到紅磡站後,竟忘記應從哪個出口離開,腦袋一片空白。女兒陳女士說,認路是爸爸強項,但他突然忘記了,已心知不妙,幸好經接受篩查後及早確診。陳伯確診患腦小血管病變及輕度認知障礙症,正接受應用於治療中風的通血管藥物。
莫仲棠引述研究指出,若嚴重腦小血管病的長者出現輕度中風,他們三年內出現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高達三點四倍。若以研究結果推算,本港二○四六年患腦小血管病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將達一百萬人,不容輕視。他建議市民,若發現家中長者經常「失魂」,加上有「三高」,應及早求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