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上海世博會高峰論壇發表《上海宣言》,倡議將每年十月三十一日定為「世界城市日」,以推動全球人民在城市層面的交往。今年為第二年。
城市間的關係、對外活力、公共外交等概念,跟人類的城市化進程密不可分。世界人口向城市聚集,使城市成為人類共同生活的平台。一個城市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各類型國際交往當中的廣度、厚度和深度逐漸形成。我們說倫敦和北京有厚度,這直接緣於兩者的歷史文化深度。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日前舉辦研討會,對中國城市如何更加開放與世界交往提出一系列想法。其中結合「一帶一路」倡議中,構建「關鍵城市」、經濟一體化的「節點城市」的發展方向,一些如香港和上海等金融中心或特大城市,將是重要參與者。
回到根本,「世界城市日」的目標,就是聯繫城市人民之間的感情。因此,在這方面,產生了例如西安等歷史名城,通過人文感情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是第二類城市。
第三類是本身已有不少國際組織駐紮的城市,像布魯塞爾,一直是重要國際專業和功能性團體的交流平台。這類城市對國際話語權有很大影響力,預計未來各國都會盡力爭取將國際組織或城市組織的總部設在自己有條件的大都市。
說到尾,如何能為各地的人提供良好、舒適、便捷的交往環境,才是在全球化環境下一座城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這也是設立「世界城市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