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北京對日關係大調整

北京《人民日報》微信刊登了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傅瑩的署名文章,跟着眾多的媒體轉載,用的基本是同一個「標題黨」傑作:傅瑩談與日官員接觸,他們似乎不帶耳朵來。

於是,中國人一看,當然認為傅瑩是批日本,中國對日政策還是強硬。事實上,傅女士不乏批日的言詞。她說,這些年我同日本官員和學者接觸,另有一種感受,他們似乎不帶耳朵來,缺乏傾聽的意願。拿釣魚島為例,野田佳彥政府所謂「國有化」之前,中方多次表達關切,而日方一直是自說自話。時至今日,日方還是強調「國有化」比私人購島要好。

但這裏的要害是,假定「釣魚島是日本的」這樣一個前提。而恰恰是這一點讓中國人民很不放心了,如果事情的結果是永遠失去釣魚島,這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傅瑩說,早年,兩國領導人正是因為對中日分歧的複雜性有充分認識,選擇了「擱置爭議」這個並不理想、但最現實的出路。她又說,擱置爭議不意味着放棄,這是日方忽略了的重要點。

說傅瑩批日,不如說規勸,簡直就是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沒有一點火氣,如果日本的有識之士還不能接受,那就真的是冥頑不化了。

三禪仔細閱讀報道全文,直到最後才看到傅瑩自己的標題是《為中日關係打開一片天空》,心中也豁然開朗,北京在做對日關係大調整的文章。過往,亞洲區域合作成就非凡,中日都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二○○八年突然轉向,近三年更惡化。從傅瑩文章可見,北京認為責在日本,但是並不糾纏,着眼未來。

三禪想,調整好對日關係,也正是分散美國壓力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