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地價、高樓價、高租金的「三高」困局成為窒礙經濟民生的元兇。樓價高企,中等收入家庭也難以負擔,蝸居市民的生活質素自然難有改善,有關注房屋問題的團體直斥是前特首曾蔭權爵士種下的惡果,當年房屋政策扭曲,如停建居屋和停止賣地,令供求嚴重失衡,樓價高同步拉高租金,連買不起樓的基層市民亦受苦。
港人的樓價負擔比率由○二年的四點六八,逐漸增至去年的十四點七五,代表一個每年收入約二十、三十萬元中等收入家庭,要不吃不喝不消費十四點七五年,才能購買一個九龍區約三百多呎單位,較國際健康水平所需的五年,長近兩倍,反映港人負擔沉重。
自○三年以來,樓價及租金持續飆升,只有在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出現短暫調整,基本上長升長有,即使政府推出連串辣招亦無濟於事。樓價及租金不停上漲,商戶經營困難,以致百業蕭條,近年因難抵租金壓力而結業的商舖不計其數,甚至連享負盛名的老字號也被迫關門大吉。樓價高不可攀,致劏房籠屋遍地開花,連貨櫃、豬欄、雞場改建的居所也成為搶手貨,許多人根本無法安居樂業。
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直指,港人無論賺多少錢,基本上都追不上樓價,以及高樓價帶來的影響,「得個做字都唔知為乜」,面對住屋問題,根本無法擁有舒適居住環境,也導致一些港人不願生育,擔心負擔重,下一代又要繼續做「樓奴」,香港年輕的勞動人口愈來愈少,亦影響香港競爭力。
陳續說,現時本港經濟、社會、政治環境都存在隱憂,相信未來生活質素仍繼續下跌,尤其發生佔領行動後,市民擔心同類事件再次發生,影響經濟,社會分裂,亦感到法治蕩然無存。市民無法改善生活質素,陳偉強稱,反映政府施政弱勢無能,推行政策阻力重重,難以對症下藥,改善民生,面對住屋及高樓價問題更加是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