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監察無能 防撞系統齋講

【本報訊】汲水門橋被撞揭示沿用十八年、耗資過億元的「風與結構健康監測系統」(WASHMS)無能,只能看住大橋「捱撞」而毫無預防功能。

另有消息指港府月前有意修補上述漏洞,有意委託團隊研究防撞系統,利用數碼鏡頭掃描推算進入橋附近一定範圍水域船隻高度,當發現超出高度限制的船隻就會通知該船改道,惟系統未開發,汲水門橋已被撞。

整條青嶼幹線包括汲水門橋,自一九九七年啟用時已採用WASHMS系統,透過感應器監測風力、震盪、溫度等,會否影響橋的結構,當中橋底會有兩條光纖作為相關感應,一旦受衝擊就會發出警報通知控制室。

橋頭尾僅兩部探測儀

當年有份參與建橋工程、有「橋王」稱號的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劉正光提到,現時汲水門橋頭尾兩端有紅外線探測儀偵察路面一、二百米情況,即使將紅外線範圍擴展至水域,甚至偵測至一千米距離預先警報亦無補於事,因最大問題是沒有後續硬件配套,「就算預報咗話有船撞埋嚟,即刻派水警又可以點Stop佢?」

劉又指出,路政署有一隊人不時檢討及優化系統,料已花上巨資,另正在興建的港珠澳大橋同用上WASHMS,但港珠澳大橋全長近五十公里,比汲水門橋更長,更難即時阻止撞橋。

另據悉,汲水門橋面、橋路及橋底均有大批閉路電視監測橋的狀況,「但根本睇唔切」,有青馬管制區人員說撞橋事後有警示,再翻閱電視畫面始發現有疑似原兇的船影。

新系統仍未落實開展

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倪一清曾與他的團隊,研發出一套「橋樑防船撞智能監控系統」,如飛機「黑盒」全方位記錄橋樑運作及監測海面範圍異行船隻,系統兩年前更獲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另有消息指出,香港政府早在數月前曾經委託倪一清的團隊研究相類的預防系統,包括以鏡頭偵測橋附近千米內範圍的船隻高度,一旦超出限制,會先提示船隻改道,但有關研究仍未落實開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