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以超規格接待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是英國對中國國家戰略的一次象徵表現。事實上,英國的戰略表現醞釀於這幾年間,自從二○一三年英國首相卡梅倫帶領二百多人史上最大規模訪問團訪華開始;次年總理李克強訪問英國,兩國簽署巨額合作協議;至本年三月亞投行宣布成立,英國是第一個宣布加入的西方發達國家。
卡梅倫所說的英中關係將踏入「黃金年代」,正是在表述這個戰略目標。在這之前,英國仍然不時發表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當時英國的對華外交依然緊貼美國的路線,但是隨着英國這一系列戰略表現,可能會形成英、美兩國對華外交路線的差異;英國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致使美國尷尬,便是今年的最主要例子。
英國戰略取態背後,除了眼前經濟利益,更有深遠的中國將會成為未來超強大國,以及人民幣作為重要國際貨幣的判斷。正如卡梅倫在習近平訪英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想成為中國最強力的夥伴,因為中國經濟正在不斷成長當中,中國正準備成為世界強權之一」。英國外交政策是非常務實的。在二戰後西方殖民模式終結,英國意識到自身國力的下降,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 並沒有糾纏在意識之爭,而是馬上在世界政治舞台上重新定位,跟過去的前殖民地敵人美國建立了密切的盟友關係。
隨着歐盟的冒起,英國又利用自身跟美國的關係和歐洲的位置,扮演着既是歐洲又不是歐洲的角色,並借此平衡雙方。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