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難為中產下定義

最近有項研究顯示,中國中產階層達到一點零九億人,總人數已超過美國,許多人對此半信半疑。其實,何謂中產言人人殊,不同國家有不同說法,從來沒有統一的標準。此項研究以美國為基準,將擁有五萬至五十萬美元財富的人定義為中產,這顯然偏低了,在香港這點財富連最小的房子也買不起,在內地恐怕也算不上甚麼中產。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對中產的定義是喝咖啡和看法國電影,咖啡倒是多數人都喝得起,而法國電影則未必有太多人看,可見要躋身中產階層並非一件簡單的事。

都說中產階層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以中產為主體的「橄欖形」社會才是最健康的結構,顯而易見,中國距離這種結構還有一段相當遠的路程。假如上述研究可信,一億中產人士相對於十三億人口仍是少數,即使加上富有階層,也不過約佔兩成而已,一個以低下階層為主的社會,「橄欖形」根本無從談起。

更何況,當今中國多數財富掌握在少數富豪權貴手中,中產人士徒有虛名,未必有好日子過,尤其是整個社會的醫療、教育、養老等制度千瘡百孔,根本無法與美國的中產階層相提並論。很簡單,美國內需消費佔經濟總量高達七成,而中國只佔四成左右,這正是兩國中產階層消費能力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