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超長滑梯、繩網陣、鞦韆及氹氹轉,這些港人集體兒時玩意,在現時康文署轄下的遊樂場已「買少見少」,換來單一乏味的遊戲組件。早前有調查更發現香港遊樂場於暑假黃金時段,有四分一時間門可羅雀。為滿足兒童發展需要,有團體舉辦共融遊樂環境概念設計比賽,並由三名園境建築系學生憑爬蟲動物為主題的作品「爬上爬樂」在學生組別中奪冠。三名獲獎學生異口同聲說:「希望可以提供一個空間畀小朋友創造自己嘅遊戲,有個開心童年!」
比賽由智樂兒童遊樂協會、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及香港園境師學會合作協辦,分專業組及學生組兩個組別。
學生組冠軍由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園境建築系三年級生羅逸文、鄭曉霖及林靖衡奪得。他們解釋,由於作為比賽藍本的屯門公園鄰近爬蟲館,故作品「爬上爬樂」以爬蟲動物為主題,設有五個區域,包括有寬闊滑梯的「爬爬樂」、設有水池及石龜的「救救烏龜」、種有榕樹及怕醜草等植物的「榕樹植物徑」、有巨型七巧板的「拼砌樂」以及設有沙池的「尋蛋樂」,不同區域均以平路或斜道連接,方便坐輪椅的孩童亦可置身其中。
羅逸文直指,現時大多遊樂場只有單一的遊戲組件、設計欠多元化,「無咗啲刺激感」。他們早前到屯門公園實地視察,發現園內孩童均沒有使用遊戲設施,多「執樹枝、爬斜坡」,故其設計採用基本自然元素,強調融合大自然,冀透過園內不同區域讓兒童多接觸不同植物及認識爬蟲類動物。鄭曉霖則慨嘆,自己的童年太專注讀書,較少機會到公園玩耍,故希望設計一個多元化遊樂場,讓其他兒童有個更愉快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