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醫主導 收費日昂改革醫委會呼聲高

香港人口老化,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令醫生不足問題日益嚴重。然而由私家醫生主導的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對境外醫生來港執業諸多限制,被質疑「醫醫相衞」及奉行保護主義,政府亦被指對有關問題坐視不理,無心改革。在供求失衡下,部分私家醫生收費日趨高昂,廉價的公立醫院服務則長期供不應求,輪候時間不斷延長。有議員計劃在立法會本周復會後提出私人條例草案,將醫委會的非業界委員人數倍增,希望藉此推動改革,降低境外醫生來港執業的門檻。據悉有關草案已獲建制及泛民跨黨派支持,有望通過分組點票,醫委會改革勢在必行。

現時醫委會由廿四名註冊醫生及四名業外人士組成,前者有七人由註冊醫生選出、七人由香港醫學會選出,兩者加起來已佔全體委員一半,被視為反對放寬境外醫生來港執業的「死硬派」。即使其餘十名分別由港大、中大、醫管局及特首提名和委任的醫生,再加上全部四名非業內委員聯手,亦難以改變大局。

事實上,醫管局自一二年起透過有限度註冊方式聘請非本地醫生,讓他們在本地從事教學、研究和醫院等工作,希望可紓緩本港醫生不足問題,惟負責審批有關申請的醫委會被指把關過嚴。而資料亦顯示,醫管局在一二至一三、一三至一四及一四至一五年度的醫生短缺人數,分別多達二百五十人、三百一十人及三百四十人,明顯在逐年遞增。

張宇人促倍增非業界委員

一直關注有關問題的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批評醫委會審批境外醫生來港執業的門檻過高,包括要求已擁有專業資格的醫生應考「執業資格試」,即使批准後亦限制多多,例如調派他們做專業範疇以外的工作,如叫專科醫生改做接生,導致許多在外國有名望或專業資格的醫生卻步。他認為醫委會再不改革及降低審批門檻,受害的是工作量現已過高的公立醫院醫生、以至不夠錢支付私家醫院收費的基層及中產市民,受益的則只會是私家醫生,令他們可繼續做「星球人」(即每周收入高達一百萬元)。

張宇人計劃於復會後提出私人草案改變醫委會組成,將非業內委員人數由現時的四人倍增至八人,並已獲多個建制及泛民黨派表態支持,有信心可通過分組點票。有其他黨派的議員更認為增至八人仍不足夠,計劃對其私人草案提出修訂,大幅增至有十二名非業內委員。但他認為增至八名非業內委員,再加上兩間大學及政府的代表,已足以抗衡醫委會內的私家醫生代表,促成改革。張宇人又說,曾與政府最高層討論過有關問題,對方亦同意醫委會有改革必要,但質疑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因不想得罪私家醫生而拒絕改革,但若果草案獲壓倒性的議員支持,「高永文想唔做都唔得」。

梁家騮郭家麒對草案有保留

建制派兩大黨民建聯及經民聯,以及多個泛民黨派都對張宇人的建議表示原則性支持。民主黨何俊仁表示,該黨支持增加醫委會非業內委員的人數,僅對新增委員應否直接由特首委任有質疑。

不過,醫學界議員梁家騮及本身是私家醫生的公民黨郭家麒,則對草案有保留。梁家騮指出,改革醫委會的關鍵不在於增加非業內委員人數,「反正由政府委任的都會聽政府話」,又認為應同時增加私人醫生委員人數。郭家麒表示,醫委會的改革須維持專業自立,若新增委員繼續由政府委任也於事無補,反建議由市民直接選出部分委員。

境外醫生來港執業的條件及限制

途徑1:正式成為註冊西醫

‧通過醫務委員會合共三個部分的執業資格試,包括專業知識、醫學英語及臨床考試

‧須在本港醫院駐院實習十二個月

途徑2:成為有限度註冊醫生

‧須受僱於診所、大學或醫院管理局

‧有限度註冊期最長一年,期滿後可申請續期,期限為一年

途徑3:成為暫時註冊醫生

‧應醫院管理局、衞生署、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醫學院等醫療機構邀請,來港進行教學或交流

‧暫時註冊期不得超過14日

記者李彩荷、蘇家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