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不知,今年區議會選舉提名期已經過了一半。以前的區議會選舉十分受到傳播媒介重視,電視報章每天都會更新參選者名單、政綱和活動花絮等,電視有專訪和辯論,報刊有大幅詳細報道。
但今天你會發現,電視談及區議會的畫面幾乎全部欠奉,各大報章對報道區選好像全沒興趣,至今只有個別報刊有一點零碎的消息。冷清清的選舉氣氛將會對泛民候選人不利,只希望這只是熱身階段,否則今年建制派或會如狂風掃落葉般,囊括絕大部分區議會議席。
選舉欠缺造勢議題,或者是其中一個被冷漠對待的原因。議題並非全無,例如雨傘運動剛剛過了一周年,但泛民不想亦不願意多提。這並非要否定運動的精神,而是運動畢竟沒有成功,普羅大眾的評價又好壞參半。部分泛民候選人更受到「傘兵」落區困擾,雨傘運動對泛民選情是禍是福的確難料,所以還是不提也罷。
以往選舉工程主要是做家訪、拜訪居民組織等,而晨操晚練派單張更是指定的動作。但現在,選舉工程已經由街頭轉入室內。組織工作變成首要,目的是催化選民成為忠貞不移的「鐵票」。居民資料庫愈完整和愈多,勝算便愈高,搜集主要靠辦不同形式的居民活動(旅行、蛇齋餅糉)才可做到,都需要金錢和人力,這正是泛民的弱項。
所以建制派會平淡化選舉工程,至投票日作全力動員;而泛民就全力催谷選舉氣氛,推高投票率,以減低建制派的「鐵票」效應。今次區議會選舉成敗得失,其中一個關鍵就是選舉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