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人民幣國際化創舉

今年八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再次擴大市場份額,取代國際化二三十年的日圓,成為全球第四大流通貨幣,僅次於美元、歐元、英鎊。即使佔的份額還只是不足百分之三,遠比不上美元,但人民幣升勢強大,只是兩年多的情況,且在國際信用狀使用方面全球排第二;而在東亞、東南亞,人民幣更成第一貿易結算貨幣。

在美元獨強,歐元、英鎊、日圓齊齊低落之際,作為未完全兌換的貨幣,人民幣的表現屬異數,也反映人民幣和中國經濟的強大競爭力。假若A股股災不會人為地爆發,人民銀行也不會愚蠢地跟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示突然貶值,且貶得特別笨拙,八月份反映人民幣所佔國際市場的份額可能已超過百分之三。

人民幣的成功在於中國是全球最大出口國,且中國銳意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和由此產生的匯兌成本與風險。中國這一兩年裏力推雙邊貿易本幣結算、雙邊的貨幣交換制度,也在香港以至其他國際金融中心推行人民幣離岸業務。這種國際化不等於金融體制開放。日本在九十年代中期金融開放前也是這樣做,只是中國做得比日本更積極進取,也不如日本那樣害怕被美國責難反對。

這種人民幣國際化的做法最小系統風險,不需冒金融開放的大風險,也不用讓人民幣匯率制度全面市場化。中國改革成功是摸着石頭過河,不聽從任何教條。這種穩步推動在金融不完全開放時達成更高的國際化,應是中國創舉,一如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走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