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官媒近日發表署名文章,評論本港經濟及科技發展所面對的危機,以八達通停滯於實體卡,落後於內地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收費系統,形容香港曾有輝煌成就,惟現時科技發展原地踏步,經濟增長依賴傳統模式,表面的繁榮已掩飾不了背後危機。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文章中的觀點對港人有警醒作用,望本港能急起直追,但有學者則指八達通與內地支付寶等並無可比性。
內地官媒刊登香港青年聯會常務副主席吳傑莊署名、題為「香港八達通式危機驚醒了誰」的文章,文中形容八達通是香港社會的縮影,指八達通曾取得輝煌成就,但現時停滯於實體卡,已遠遠落後於內地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先進的電子收費系統。
文章認為,本港近廿年來保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優勢已慢慢被全球化浪潮沖淡,加上本港政治環境持續惡化,不少議題如創新及科技局都被抹上政治色彩,耽擱了寶貴時間,若本港想打破困局,應保持憂患意識,奮起直追。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為,八達通過往的成就,的確可能成為其發展的包袱,「喺壟斷環境入面,競爭係好少,有時真係『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自己成功的受害者)」,望港人引以為誡。
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鄭利明認為,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只是「代理人」角色,其付款方式主要是用家買充值卡,或是將其付費帳戶與信用卡或其他支付系統掛鈎,交易實際是透過銀行及支付系統進行;至於八達通本身已是一個讓持卡人與商戶互認的大型「支付系統」,保安技術及安全性要求均相當高,英國、歐洲等地亦倣效,因此認為兩者並無可比性。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更質疑,內地官媒的批評背後有政治考量,屬於「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