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足球易傷唔易玩

穿起泡泡球衝呀!撞呀!此項新興運動風靡不少後生仔女,但玩樂之餘宜做足事前工夫,避免受傷收場。運動學者指出,泡泡足球(Bubble Soccer)要求玩家套上約二十磅的泡泡跑動、踢波。上身連頭部被泡泡包裹,主要靠下肢郁動,體能負荷頗大,可能拗柴。若市民本身很少運動,應提早一段時間做肌肉鍛煉,並訓練足踝關節靈活度。落場踢波最好戴護膝,並選用合適足球鞋。跑步鞋設計柔軟,未必適合。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泡泡足球約二○一一年出現,起源於挪威。此項運動的靈魂是充滿空氣的透明泡泡塑膠球,玩家把泡泡套上身,繫好安全帶,雙手捉實泡泡內的手柄,便可以如常踢足球,把足球送進對方龍門。每隊人數約四至十名,視乎場地大小而定。

雷雄德指出,因泡泡包裹球員上半身,不能擺動雙手,僅能用腳跑動傳球,球技要求不高,但不能小看泡泡對體能負荷。他說,泡泡的重量約二十磅,體形較纖瘦的女士揹泡泡上身,泡泡重量已是其體重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跑動甚吃力。但對有運動習慣的人士而言則問題不大。

玩泡泡足球有機會因互相碰撞受傷。雷雄德說,有人心情太興奮,「突然大力撞向其他人,對方唔為意就可能撞傷。」球員應遵從遊戲規則,以免「無情力」傷人。外國曾有雙方球員互相「爭波」時,一起向前衝而發生碰撞,導致「頭撞頭」意外。他指出,「頭撞頭」可致扭傷頸椎,甚至骨折。

有脊患應先諮詢醫生

此外,他見過玩家不慎「拗柴」、跌倒擦傷膝頭,故球員應戴護膝。上場玩之前,可揹着泡泡熱身至少十多分鐘,試做倒地再起身的動作,熟習身體靈活度。本身有腰椎、頸椎問題的人士未必適合玩泡泡足球,宜先諮詢醫生。

運動好處多,市民不論鍾情於傳統或新興運動,也要講求安全,想盡興便要做足事前準備工夫。醫健版推出周六「運動有方」專題系列共五輯,由專家拆解常見運動創傷及謬誤,慎防強身變傷身。

預防受傷方法

1. 穿着合適的足球鞋。不宜穿跑步鞋,因為鞋底設計相對柔軟,或容易導致拗柴。

2. 佩戴護膝,避免擦損皮膚。

3. 運動前做好熱身,約做15至20分鐘。套上泡泡適應其重量。

日常肌肉鍛煉

動作1 向前半蹲

左腳半蹲屈曲成90度角,右膝屈曲向下。可鍛煉大腿四頭肌肉,有助保護膝關節。左右腳各做10至15次為1組,做3至5組。

動作2 單腳平衡

右腳提起,靠左腳支撐身體。左腳先後提起腳跟、腳掌,並左右郁動足踝。可鍛煉平衡,維持2至3分鐘。

資料來源: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