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黃昏獨自愁 何堪更著風和雨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南宋陸游這首詞寫的是梅花,但用來形容今日香港的處境,令人別有一番感慨。政局紛紛擾擾,經濟危機四伏,風風雨雨,雙重夾擊,港府除了獨自發愁之外,根本無能為力。

一葉知秋 前景不妙

顯而易見,早前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已是一個警號,預示經濟前景不妙。勞工處數據顯示,今年首八個月的破欠基金申請數目達二千八百多宗,已超越一三年及一四年全年申請宗數,創下近四年新高,其中零售業的申請個案及申索金額更是○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多,分別有四百七十五宗及三千六百八十萬元。

一葉知秋,破欠基金申請數目大增,意味着整體經濟環境欠佳,企業經營困難。正如學者警告,由於內地經濟狀況不穩,加上本港發生連串反水貨趕客行動,踏入寒冬的零售業難以在短期內復甦,申請破欠基金的數目必定還會持續上升。零售業人士則指出,自從○三年內地開放個人遊後,十年來本港零售業的增長都非常理想,去年更達到頂峰,惟踏入今年後形勢逆轉,不少商戶苦苦掙扎,即使改變經營策略,亦難逃結業命運,預料農曆新年後可能出現中小商戶結業及裁員潮。

這顯然不是危言聳聽,隨着訪港旅客人數持續下跌,旅遊及零售等相關行業固然首當其衝,其他行業亦無法幸免,整體經濟呈現下滑趨勢。八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跌至逾六年新低,反映經濟活動收縮,企業訂單下跌;影響所及,連長期高企的樓市亦出現回軟迹象,發展商訂價轉趨審慎,銀行更紛紛調低估價以求自保。目前的經濟形勢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危機一觸即發,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預料第四季經濟出現負增長,並非無的放矢。

令人遺憾的是,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港府束手無策,不是坐而論道,就是希望中央打救,有人甚至要求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其實,如今內地正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問題多多,自顧不暇,即使想照顧香港,恐怕也無能為力。更何況,港府一時嫌旅客太多,一時嫌旅客太少,一時落閘,一時開門,前後矛盾,自打嘴巴,好像精神分裂似的,中央到底該怎麼辦呢?萬一增加個人遊城市導致兩地矛盾進一步惡化,到時又該如何收拾呢?

說到底,香港所有問題都是咎由自取,與人無尤。君不見一度偃旗息鼓的「光復」及「鳩嗚」活動最近死灰復燃,到處騷擾破壞,鬧得雞犬不寧,令業界雪上加霜。然而奇怪的是,港府明知激進組織趕客是造成旅遊及零售業不景、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卻一直坐視不理,不僅沒有依法辦事,嚴格執法,反而經常為激進組織開綠燈,甚至充當保護傘。如果說激進組織是導致香港亂象叢生的罪魁禍首,那麼港府顯然就是助紂為虐的幫兇。

管治混亂 授人以柄

潮起潮落,興衰起伏,經濟周期循環不定,本來不足為奇,問題在於港府不懂得居安思危,一味等運到,這才是最大的隱憂。眼見旅遊及零售業叫苦連天,經濟前景滿布陰霾,港府早前還調高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足證其昧於形勢,毫無危機感。必須知道,目前香港不僅要面對各種內憂,還要面對諸多外患。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美國又即將進入加息周期,加上地緣政治風險與日俱增,尤其是日本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隨時引發區內軍事衝突,進而打擊金融及經濟。早前港府高官大派定心丸,聲稱現在不能與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相提並論,這不過是夜行人吹口哨,自我壯膽罷了。

正如我們之前指出,目前的香港與亞洲金融風暴前有着許多相同之處,港元一樣跟隨美元企硬、樓價一樣高處不勝寒、經濟結構一樣單調薄弱,根本無險可守,只要外圍有任何風吹草動,香港都難逃一劫。何況港府管治能力比當年更不如,尤其是多位主責財金事務的官員都缺乏實戰經驗,只懂紙上談兵,他們有沒有能力應付金融危機,不能不令人懷疑。春江水寒鴨先知,近年有大財團不斷從內地及香港撤資,顯然是嗅到了某種不祥的味道,唯獨港府依然老神在在,可謂咄咄怪事。

事實上,港府不僅對經濟危機後知後覺,處理政治問題更是一塌糊塗。佔領行動爆發近一周年,當局執法畏首畏尾,拖泥帶水,主要搞手及幕後黑手依然逍遙法外,連他們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紛紛大講風涼話,有人自認「慚愧」,有人聲稱寧願坐監也不願洗廁所,極盡嘲諷之能事,這不僅是法治的笑話,更是港府的恥辱。最匪夷所思的是,壹傳媒旗下的《蘋果日報》及已倒閉的《爽報》被控藐視法庭案,連法官也指判罰須反映案情的嚴重性,但律政司代表竟公然表示不要求法庭對被告判監,結果一宗性質嚴重的刑事案僅輕輕罰款了事,引起全城嘩然。禁而不止,則刑罰侮,香港妖孽為患,群魔亂舞,不就是港府姑息養奸造成的惡果嗎?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香港回歸後日益沉淪,固然因為反對派不斷拆台,以及外部勢力暗中搞鬼,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央所託非人。港府管治混亂,授人以柄,不僅成為深層次矛盾的根源,而且導致人心漸行漸遠,所謂特首地位「超然」,不知從何說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