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記住嚴復,創新中國」看到有論者指出,中國製造業要「轉型升級」的口號喊了很多年,距離目標的實現同樣還有很多年。隨着工業4.0時代的崛起,中國製造業是否可以借勢「彎道超車」,多快好省地實現向「中國智造」的飛躍呢?
在人類工業史上,工業1.0有蒸汽機,工業2.0有電氣化,工業3.0有自動化,工業4.0是甚麼呢?二○一三年,工業4.0由德國人提出。工業4.0的起點,它們都內置了「加工命令」,能自動與機器人、機床等加工設備進行通訊,從而完成既定的加工任務。
工業4.0時代的智能化工廠,除了控制產品質量,更導致成本的下降。簡單的舉個例子,譬如一輛汽車,未來的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甚至可以跟蹤其使用過程,通過對其生產、損耗等數據的分析,最終「決定」其在接近使用年限之時,應該全面報廢還是「器官移植」——回收有用舊部件。論者分析,對中國而言,工業4.0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解決「中國製造」產品品質這個老問題的新方法。老朽相信,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的自動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不斷成熟,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於訊息化並未深入製造業的「底層」,並真正與工業化結合,而是停留在浮誇的表面。
工業4.0是一場技術革新,論者指中國要搞工業4.0,不要着眼「彎道超車」,它雖然吸引眼球注目卻危險,而是要以反思背後金融體系的癥結。百多年前,國人的所謂「師夷之長」,結果最終不敵後起的日本。馬克斯‧韋伯曾說: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過程,取決於對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是的,社會思潮是一面鏡子,通過觀察、反思,可以幫助吾人更加深有關的進展,德國在這方面足以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