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抗日敵後戰場 國軍守土有責

關於中國抗日戰爭正面與敵後兩個戰場的問題,歷來存在重大誤區。毛澤東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說,「國民黨擔任正面的正規戰,共產黨擔任敵後的游擊戰,是必須的」,此後中共就把「共軍開闢敵後戰場,與國民黨正面戰場相配合對日軍形成戰略夾擊的格局」定為宣傳口徑。老毛在中共「七大」自誇獨力抗擊百分之六十四的侵華日軍和百分之九十五的偽軍,也是抹殺了百萬國軍在敵後浴血抗戰的貢獻。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年後的今天,有必要澄清國軍在敵後戰場也是主力的史實,還原國軍守土有責的慘烈戰史。

敵後國軍不准擅離

毛澤東《論持久戰》說:八路軍的方針「基本的是游擊戰」,批評林彪「不要以為少打大仗,一時顯得不像民族英雄,降低了資格」。不但許可而且要求野戰軍大踏步的進退,「拚命主義不知此理」,明明處於不利情況,還要爭一城一地的得失。當時老毛吃着八路軍的軍餉,卻沒有抗日守土之責。反觀處於日寇四面包圍的敵後國軍,則必須遵照國民政府的嚴令「一律不准擅離治區」,蔣中正一九三八年處決山東省長、第三集團軍司令韓復榘上將,讓敵後國軍游擊隊知道守衞國土,保護居民是軍人天職。

所謂「共軍開闢敵後戰場」,往往是日寇主力圍攻國軍的敵後根據地,共軍跟在日寇後面趁虛而入,不戰而獲國軍的原來駐地。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日寇發動「豫南戰役」就是典型。華北日軍集中五個師團十多萬精銳,企圖將國軍第五戰區31集團軍湯恩伯、21集團軍李品仙部十五萬人一舉圍殲。二十八日,劉少奇急電新四軍四師彭雪楓部挺進河南,毛澤東亦電令四師兩個主力支隊去豫西打游擊。至二月七日,新四軍四師的根據地已經擴大一倍多。「豫南戰役」同時證明華北日軍以重創日軍的湯恩伯部為天字第一號大敵。

解放軍學者韓信夫的專著《試論國民黨抗日游擊戰爭》證實:國民黨的敵後游擊區,先後有冀察戰區、魯蘇戰區、山西游擊區、豫鄂皖游擊區、浙西游擊區、海南游擊區等,分別隸屬國軍第二、第一、第五、第三和第四戰區。堅持作戰到抗戰勝利。

正面戰場有另一手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活躍着共產黨領導的幾股華南抗日游擊隊,多年來備受廣泛宣傳。我在內地講課時常引用日寇海軍大將大角岑生是被中國游擊隊擊斃在珠江口的最高級海軍將領。在場的聽眾都以為是共軍的功勞,人們根本不知道國軍還有游擊隊。那是一九四一年二月五日清晨,就任南太平洋艦隊司令官的大角岑生由六架戰機護航,突遇旋風引擎失靈,又遇大霧迷航後闖入中山縣第八區(大赤坎鄉)中國挺進第三縱隊的陣地上空。國軍機槍密集射擊,大角岑生男爵最終葬身斗門縣山坳中。粵北的中國第七戰區司令部在繳獲日軍保險箱,發現偷襲太平洋美軍的絕密文件,及時通告美國。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午,一架日軍飛機在大別山區的安徽省太湖縣彌駝寺上空,被敵後的國軍第四十八軍一百三十八師412團三營九連的高射炮火擊落,侵華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兼華中派遣軍指揮官塚田攻大將斃命。這是八年抗戰在中國戰場上被擊斃職務最高的日本陸軍將領。還有日本第4南遣艦隊司令山縣正鄉大將,一九四五年三月在浙江椒江坐飛機迫降後,被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第二大隊六中隊及浙東護航總隊官兵的密集火力擊沉;山縣正鄉大將等四人葬身魚腹。

上述授首的日寇大將以為在後方無比安全,擁有制空權可以自由飛翔,卻忘記正面戰場屢戰屢敗的國軍還有敵後游擊戰的另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