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非溝通不足 乃立場迥異

原公民黨創黨成員、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因為在政改一役中和自己的大多數戰友意見嚴重分歧,故退黨及辭去立法會議員,另起爐灶,成立「民主思路」智庫,要在朝廷和反對派「兩極」中走「中間路線」。最近,湯家驊應邀赴京觀禮「九三大閱兵」,一日兩次獲港澳辦大員接見。據他說,主要談到「一國兩制」、香港長遠民主發展、中央與反對派的關係、「民主思路」的工作和目標等等。朝廷如此禮遇湯家驊,令他信心大增,表示要在政改被否決後,為中央與反對派開設新溝通道路,希望未來一兩年內改善關係。

湯家驊願望良好,只是高估了自己的作用。北京對他禮遇,是「欣賞」他的選擇,幾十年的鬥爭經驗證明,這樣的「異見人士」最容易「統戰」。統戰這樣的人最能輕鬆愉快地對外展示朝廷的「有容乃大」、「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條「中間路線」幾十年來造就了中共數不清的統戰成果,在今天的香港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人物是這樣「中道而行」走過來的,湯家驊不過是步他們的後塵而已。最終,他們走的不是「中間路線」,而是北京路線,被朝廷收為己用。

其實,大家都清楚,今次政改、佔中、雨傘運動,從頭到尾中央和反對派一直不斷溝通交流,在許多場合交換意見。然而,愈是溝通交流,大家分歧愈大,各自立場愈是強硬,愈沒有退讓迴旋的餘地。溝通交流成了政改殺手,非常諷刺。

政改泡湯,雙方雖然都放過狠話,但繼續溝通交流從來不是問題。朝廷官員在見湯家驊前已見了民主黨的頭頭,設午宴邊吃邊談,可見溝通交流之路從來沒有斷過,何需湯家驊重新開設?朝廷和反對派的對峙不在溝通交流不足,而是雙方基本立場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