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引入豪華的士吸客

【本報訊】隨着手機應用程式Uber引進本港,本港傳統的士行業受到衝擊。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過去一年進行了一項「迎接21世紀的士行業的挑戰」的研究,發現的士服務表現與乘客期望有落差,特別在安全與及時兩個範疇;研究又發現約兩成九受訪者表示有興趣使用優質豪華的士或包車服務。負責研究的學者建議政府應主動引入優質豪華的士,並在機場及各口岸試驗推行,以定額形式收取車資,接載有特別需求的乘客和旅客。

亦建議業界開發的士App

研究訪問了三百三十四名本地乘客,有兩成受訪者不滿現行的士車款,主要因為車廂空間太細、行李空間不足等;約三分之一受訪者願意多付車資以換取更好車輛,願意每程額外多付最多半成車資的受訪者佔四成。另研究又發現,的士服務表現與乘客期望有落差,尤其是在行車時間短、駕駛穩妥方面,期望與實際情況的評分均相差零點五六分。研究團隊引述交通諮詢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乘客對的士投訴有增加,主要投訴拒載。研究又比較了巴士與的士車資,發現若五人合乘的士並在兩公里路程下車,每人付出的的士車資比個別巴士路線的車資為低。

近期不少立法會議員倡引入豪華的士,該研究顯示約兩成九受訪乘客有興趣使用優質豪華的士或包車服務,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認為,政府應牽頭引入優質豪華的士,採用定額收費形式在機場及各口岸試驗推行,避免出現兜路或濫收車資的爭拗,「用嘅車款貴價啲,所以收費都應該貴啲」。他又建議政府可考慮放寬的士座位數目,與一般房車看齊,以及建議業界在運輸署支持下開發的士手機應用程式,以改善的士召喚和接載乘客服務。

司機收入 10年冇實質增長

另外,研究訪問了近七百名的士司機及車主,發現的士司機收入過去十年沒有實質增長,近年更見輕微下降,而業界平均年齡為五十一至六十歲,反映行內青黃不接。熊永達建議當局提供一個兩年制的《個人化運輸服務》認可文憑課程,培訓中學畢業同學投身的士行業,並整頓行業晉升階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